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什么心境 [复制链接]

1#

五一出游路过宣城,行驶在绕城高速上,左手边的一座山映入眼帘,仔细一看,这不就是诗词界大名鼎鼎的敬亭山吗?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郊,属黄山支脉,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米。“山不在高,有诗则名”,历代文人名士多次造访敬亭山,自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以来的多年间,敬亭山便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

最让敬亭山闻名天下的则是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传李白曾七次造访敬亭山,对于一位游历过全国名山大川的诗仙来说,这座海拔不过多米的小山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对此,有很多说法。

有说是因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妹妹,很早就出家为道士,一生未嫁,相传晚年曾修道敬亭山,敬亭山上就有玉真公主塑像。玉真公主因为欣赏李白的才能,曾多次举荐过李白。为这样的佳人多来几次,那不是理所应当吗?

有说是因为敬亭山神绿雪。传说中绿雪是武则天时代封的山神,原身是千年茶树精。据说在某个月夜,李白独自一人在山中独酌,绿雪突然现身山中,与李白沏茶、对饮、畅谈,被李白视为仙女。但绿雪只现身了一次,难得见一次仙女,自然得试着多见几次了。

有说是因为谢眺。谢眺(-)是李白的精神偶像,南朝山水诗的集大成者,曾任宣州太守,被称为“谢宣城”。谢眺在宣城作诗尤多,最早的一首点名写敬亭山的诗就是他的《游敬亭山》。宣州民众为了纪念谢眺还修建了一座“谢脁楼”,李白也多次登上此楼赋诗,如著名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了偶像多次到访,也是合情合理。

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的是一种什么心境呢?

有说是孤独寂寞,怀才不遇。

有说是悠闲傲然,与世无争。

有说是对敬亭山的深情和喜爱。

有说是在山水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喜爱,是满足,是享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突出的是独和静。一人独坐山中,宁静悠远,没有世俗纷扰的感觉真好。

“相看两不厌”突出的是喜爱。试想一下,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视着,始终不觉得满足,既不笑场,还恨不得再亲对方一口,这是多么的认可和喜欢。

“只有敬亭山”突出的是唯一。“只有”二字通俗直白,把唯一性和确定性表达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你才能给我这个感觉,其他人都不行,这是绝对的肯定和强调。

诗人独坐山中,静静地品味着既孤独又宁静的感觉,物我两忘,陶醉其中。最终诗人的思绪化身为孤云、清风、山石、树木、花草、流水,与山水对视,与山神绿雪对饮,与精神偶像谢眺跨时空对话。这一刻,他就是敬亭山,敬亭山就是他。享受着这难得的欢喜和满足,自然就发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感慨了。

李白(-)最后的十年时间大都在宣州度过,且留诗80余首。这么长的时间待在宣州,除了敬亭山,更现实的因素是很多亲朋好友都在宣州,同时宣州确实是个好地方。

李白有很多族人在宣州。从弟李昭,曾任宣州长史,李白第一次来宣州(年),就是因为李昭的邀请;叔叔李阳冰,曾任宣州辖下的当涂县县令,李白晚年就是投靠的这位叔叔;李家子孙大都定居在当涂,大家相互照应比较方便,李白去世后最终就被安葬在当涂,现在的当涂县太白镇就存有李白墓。

李白在宣州的朋友更是数不胜数。文友汪伦、万巨;酒友纪叟;僧友仲濬;官友宣州刺史宇文、宣城郡太守赵悦、宣城县令崔令钦、宣州司户参军崔文等。《赠汪伦》、《早过漆林渡寄万巨》、《哭宣城善酿纪叟》、《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赠宣城赵太守悦》、《赠崔司户文昆季》等都是李白为这些朋友所作。

唐朝的宣州也确实是个好地方。参考百家号“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李白与宣城》可知,唐朝时的宣州是富庶之地,风雅之地。

唐朝是宣城最鼎盛时期。人口上,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天宝十一年(),全国人口万,京都长安万,陪都洛阳万,宣城郡88万,位居全国第三;地域上,唐代宣城最多时辖13个县,包括今天安徽省辖市芜湖、铜陵、马鞍山、宣城(除绩溪县)、池州大部、黄山市黄山区及江苏溧水、溧阳、高淳等地,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赋税上,宣州担负的赋税数量仅次于浙东(今苏南、浙北地区)和浙西(今浙南、福建一部分),位居全国第三;当时的宣城,还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国家铜矿冶铸、铜器制造基地,全国的钱币铸造基地。富庶程度,可见一斑。

宣城自东汉建武六年(30)太守李忠积极兴办学校,推广教化,历代均重视教育。到了唐代,裴耀卿、崔衍等任官宣城,更加重视教育和择用人才,宣城官学、私学均领先于全国其它地区。唐代的宣城是人文荟萃、诗人辈出的地方。全国顶级诗人大多在宣城游历或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佳作。唐代共有位诗人写到宣城,与宣城有关的作品共计篇。《全唐诗》中与宣城有关的诗有首,与宣城有关的诗人有位,本土诗人近20位。不管写宣城的诗,还是宣城诗人的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宣城还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皆原产于此。风雅程度,不言而喻。

在这么一个富庶且风雅的地方,又有这么多的亲朋好友,今天和你把酒言欢,明天和他吟诗作赋,后天再邀众人登高望远,多么潇洒自在,随心惬意。换作是我,也会流连忘返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