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1
- 11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1-01-03 02:07
|只看楼主
茶道文化 “道人邀我煮新茶,荡涤胸中潇洒。” “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唐-吕岩 唐-李嘉祐 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 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礼”被推崇为理想的人生状态。 孔子曰过“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和谐”观亦是中国人际关系中的精神追求, 言行举止都力图讲礼,合乎规范, 所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中国茶道重视茶事礼仪,重视文脉与体验, 正是源于儒家重礼的精神内涵。 “茶事贵和,茶礼贵敬,茶友贵诚,茶性贵纯。” 一个“和”,一个“纯”, 道出了中国茶道的文化核心。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经》将茶誉为大自然的“珍木灵芽”, 茶的生产、制作、品饮尽皆顺乎自然, 深受道家“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 《史记》中《论六家要旨》说: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道家文化赋予了茶道 崇尚自然、朴素、本真的美学理念。 道家的“大道至简”直接影响中国茶道走向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所以有中国茶道的“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佛教推动了北方最早的饮茶风尚, 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 与道家的“天人合一”遥相呼应, 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 “物我玄会”的理想追求。 苏东坡诗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道出了“禅茶一味”的个中奥妙。 佛教“苦、集、灭、道”四谛以“苦”为首, 茶性苦后回甘,苦中有甘, 都在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茶道与佛禅都旨在修行圆融无碍的禅悦。 茶道,于生活日常感悟人生, “和静怡真”,以达“涤除玄鉴,澄怀味道。” 佛学“戒、定、慧”冥想静虑, 从清修禅定中物我两忘。 中国茶道内涵深受传统宗教文化思想的影响, 其美学观点和精神追求与宗教哲学思想相互辉映。 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 正是中国茶道精髓的另一种诠释。 “道人邀我煮新茶,荡涤胸中潇洒。” “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柴烧精选 图文原创于柴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