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水古启蛰节气的养生智慧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标题:

????启蛰雨水的顺序

????东汉时被颠倒了

作者:熊春锦

正文:

????今日启蛰。

????启蛰三候:

????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獭祭鱼:泰卦,六四。

???《周易·泰卦》:“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四爻动,变卦大壮。兑为泽,獭为水兽,故兑为獭。本卦互震为祭。兑为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獭,又名为水狗贼或食鱼。

???祭鱼,即用鱼祭天。

???启蛰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每到这个时候,水獭都会把自己从水里面捕到的鱼摆放在树木之上,围着自己摆成一圈,而自己就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像祷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样,在圈里面转上一圈。

????二候候雁北:泰卦,六五。

????《周易·泰卦》:“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汉书》作“鸿雁北”。《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互震为雁,坤为岁,故曰候。五爻动,坤变为坎,坎为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

???二候时,南方的大雁又开始向原来在北方的驻地飞返。

????

????三候草木萌动:泰卦,上六。

????《周易·泰卦》:“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城复于隍,其命乱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坤变为艮,艮为山林,故为草木。艮覆卦为震,震为萌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

???“启”的字源与字义:

????启,开也。《说文解字》:“启,教也。从攴,启声。”

????《论语》:“不愤不启。”

????《玉篇》:“书曰启明,本亦作啓。”

????《尔雅·释天》:“明星谓之启明。”

????东晋郭璞对此注道:“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晨见东方那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就是启明星,而*昏在西方天边所能看到的那颗星就是太白星。这两个名称,其实说的是同一颗星。启,还有主动、从容之义。

????“启蛰候虫犹自闭”,在启蛰的时候,那些尊天敬地、无为而治的应候之虫,顺四时之度令而冬眠的虫类,还没有真正完全苏醒,但是已经开始进入苏醒的开启、启动状态中。

????“惊”的字源与字义:

????《说文解字》:“惊(驚),马骇也。”

?????《玉篇》:“惊,骇也。”

?????《周易·震卦》:“震惊百里。”

?????《诗·大雅》:“震惊徐方。”

????惊,还有慌乱、恐惧之义,要么是马四蹄掀踏不安,要么是马撒开四蹄狂奔,甚至是马拉着车横冲直撞,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用惊字替代启,并不符合天道自然无为治理法则和秩序的特点。

????“蛰”的字源与字义:

????“蛰”的本义,指动物冬眠潜藏起来,既不进食也不活动的一种休眠生理状态,是候虫类顺四时之度而进入冬眠的一种深度休息状态。

????《说文解字》:“蛰,藏也。”《尔雅·释诂》:“蛰,静也。”

????《十三经注疏》:“藏伏静处也。”藏和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藏固然就需要保持安静。

????《周易·系辞》指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孔颖达注疏:“蛟蛇初蛰,是静也。以此存身,是后动也。”这说明蛟龙和百蛇都存在着冬眠的生理现象。质象领域隐有龙之蛰藏,物相领域显有蛇之蛰伏,都是一类的属性。(编者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所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而观察;剩余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质理学是研究质象世界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统道德根文化学说中,已逐渐被现代物理科学所验证。对应于人体,主要指的精气神。)

????“蛰”,有时候也用于形容人,描述一个人独处一室,就像我们现在形容某些宅男和宅女一样,是一种蛰居状态。只不过现代的宅男宅女是蛰而不静,蛰而难静,只是形式上的独居而处。这种蛰居也有独处、潜藏的意思,是本义的一种延伸。某些地方方言中的宅(ze)男宅(ze)女,发音与这个“蛰”的音也挺相近。

????汉武帝为了避开祖父刘恒的名讳,将老子五千言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恒”字,强行篡改为“常”字。

????无独有偶,汉武帝为了避开他父亲刘启的名讳,就将二十四节气中“启蛰”之“启”篡改成了“惊”字,从此“启蛰”就变成了“惊蛰”,逐渐丢失了节气名称的原义。

?????后代学者牵强附会地美化这个“惊”字与春雷之间的关系,人为性地让节序名称和顺序去符合自然规律,既迷惑了自己,也成功地迷惑了后代。

????但是,从自然界的气运变化上,从五运六气的变化层级而言,启蛰绝对不能运用到雨水之后,因为龙行才能雨施。

????立春之后应该是启蛰。古六历当中,“惊蛰”节气的名称皆为“启蛰”。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改启蛰为惊蛰,丢失了节气名称的原义;到了东汉元和二年,又更改了节气的次序,将雨水移到惊蛰之前,清明移到谷雨前面(隋唐时期,启蛰与雨水的顺序曾经一度恢复了古制)。

????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天人合一的奥秘,就蕴藏在与中国人日夜相伴的节气文化之中。

????古人发现,在太阳系中,太阳、月亮以及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七颗星球与地球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健康活力非常明显地受到它们的影响,这七颗星,古代称为七曜。

????七曜与人体的对应,有着整体与局部、大与小的不同关系,与臟腑等有对应关系。

????《周易·系辞上》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五运六炁,来自于自然法则的运行。五运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德能量物化而成的木、火、土、金、水五行运化,六炁则指风、寒、暑、湿、燥、火,以三阴三阳来概括,分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帝四经》指出:“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倍。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

用。”

????人类如果脱离天地自然的法则和秩序,难以与天地自然法则秩序的五运六炁相符,必然会产生问题。

????中国古代历法排序,源自于修身明德的“内文明”实践经验总结,发现身内的规律性与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一体同频,确定了既符合生命体内环境变化规律,又符合天地自然法则的二十四节气自然节律的历法。

????人为地篡改节气名称,颠倒节气顺序,违背天时,造成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错时乱日”,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给启蛰正名,不仅要在位置上进行正名,而且在名号上也要进行重新定名。*帝的学说中对于形名学非常重视,如果名定错了,就没有对应和呼应。

????在民间应用中,实际上也应该高度重视按照慧识悊学诞生的历法和定名,把握好形名来进行治事养生以及修身实践,去体悟*帝所揭示的“形名已定则无所逃迹匿正”的规律。

????“无所逃迹匿正”,是指形和迹都无法逃遁。其欲相、色象的相和象,都容易被我们所把握。

????(编辑:一?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