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一次破坏性地震揪出背后的四大帮凶 [复制链接]

1#

年6月30日5时7分31秒,在*新源县、和静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8千米,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包括乌鲁木齐市在内的多个市、县有强烈震感。这次地震造成3.86万人受灾,3.43万间房屋受损,部分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社会影响很大。

*新源—和静6.6级地震等震线图(据冉慧敏等,)

实际上,这次地震所在区域的大地并不安分,在这次地震之前,震中周围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大地震,例如年玛纳斯7.7级地震、年新源7.2级地震等,发震的频度比较高,而且震级很大。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这次地震的震区内就有多条断裂穿过,其中的喀什河断裂就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这条断裂的中段曾在年发生过尼勒克8级地震。

*新源—和静6.6级地震震中附近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李帅等,,改)

这次地震还在当地引发了许多地震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我们可以通过下方的图片来想象一下当时这场地震的威力。

震区附近的巴州巩乃斯林场山体滑坡群

国道G独山子至乔尔玛方向道路遭受的崩塌

阿热勒托别镇卓勒得沟泥石流

G国道路基边坡地震裂缝

(上述地震地质灾害图片摘自参考文献1)

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就会问了,难道每次有破坏力的地震都会带来这些地震地质灾害吗?答案肯定不是的。能够造成这些地震地质灾害的原因,地震触发是一方面,还有一些非地震因素的“帮凶”也是造成灾害的原因,毕竟有句话就是这么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探寻下造成这些地震地质灾害的“帮凶”们吧~

*新源—和静6.6级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据李帅等,)

首先,让我们看看震区所处的地理地貌位置。从地貌上看,地震所在区域属于博罗科努山、阿吾拉勒山和那拉提山交汇部位的高山区,这里山势陡峻挺拔,山区里面有许多的“V”字型河谷、冲沟,两岸的边坡相对较陡,甚至有的边坡的坡面近乎直立,如此陡峭、起伏的地形,给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此外,地层岩石性质是产生崩塌和滑坡的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岩性都有可能构成崩塌和滑坡,只是所形成崩塌和滑坡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相对较硬的岩体,形成的崩塌体的规模较大;而抗风化能力弱,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松散岩、土等所构成的斜坡,则较易发生滑坡。此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中,发生崩塌的山体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砂砾岩、灰岩等,而发生滑坡的岩性则是以结构松散的*土为主。

再者,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与降水量也有极大的关系。这次地震的震区位于天山西部,降水量相对较多,距离震区较近的新源县年降水量在~mm之间,主要分布在4~9月;而新源—和静6.6级地震发生时,又正好处于天气多雨的季节,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地震地质灾害的隐患。

最后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人类的活动。一般来说,地震崩塌、滑坡等灾害往往发生在地震烈度至少为Ⅷ度的地区,但是在人类活动地区,例如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修建公路、依山建房、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都是诱发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例如这次地震中,在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卓勒得沟内的一个采矿场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就有人类活动的原因在其中。人类在开矿时进行开沟挖渠、炸石修路,以及砍伐林木、破坏山体植被的同时,也破坏了山体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当地震来临时,造成了岩体的松动,再加连续几日的暴雨,最终造成边坡失稳,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在上面的这四大“帮凶”中,地理地貌位置、地层岩性等为我们预判地震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位置提供了帮助;天气(降雨)的因素,为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条件提供了判断依据。虽然对于上述三大“帮凶”我们人类不能很好的去掌握和控制,但是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说,我们也应该反思怎样在不破坏大自然规律的同时,不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破坏影响,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帅,许冲,陈建波等,《*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浅析》

2.冉慧敏,张志斌,赵庆.《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3.王琼,冀战波,赵翠萍.《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的破裂过程》

4.祝意青,赵云峰,刘芳等.《*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5.李帅,陈建波,吴国栋.《年*新源—和静MS6.6地震极震区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