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教禅与茶是如何结合的120岁高僧一句话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m.39.net/pf/a_5837776.html

自从达摩祖师从西域来到东土后,禅宗便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禅宗传到唐宋时期,开始蔓延到全国各地,上到皇城相府下到贫民窑窟,都流传着禅的文化。而茶也开始在唐朝盛行起来,相传茶与禅最早的融合是因为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禅宗公案。

在唐朝的河北赵县有一座观音庙,这里隐居着著名的禅师赵州和尚。赵州和尚住世了年,是为名副其实的高僧。也正是因为如此,经常有僧人从远方慕名而来,向赵州和尚请教什么是禅。

一天,赵州和尚正在禅修,一位僧人来访请教佛法。赵州和尚问到他:“你之前来过这里吗?”

那僧人回答道:“来过。”

赵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随后又有一僧人到访,询问佛理。赵州和尚问道:“你之前来过这里吗?”

那僧人会回答道:“未曾来过。”

赵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寺院里的住持把这一幕都看在心里,感到特别不解,问赵州和尚:“为什么来过的人和没来过的人,你都让去吃茶呢?”

赵州和尚回答道:“吃茶去!”

你看完这个公案是不是也是一头雾水,为什么赵州和尚不管回答谁的问题,都只用来“吃茶去!”来回答?

古往今来的大德们说,这一句“吃茶去!”,深蕴禅机,可以令人达到“顿悟。”却又很多不懂佛法的人认为这是虚张声势,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又怎么能令人开悟呢?

在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时代背景,在唐朝,寺院就已经开始盛行喝茶了,所以喝茶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吃饭一样平常,是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情。而禅宗又特别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以“吃茶去”这三字禅,表达的是一种要把心放在当下的态度,表达的是佛法与禅意要在当下的身体力行中去领悟。佛法不在语言中,它在每时每刻的体验和感悟中,而吃茶的每一个步骤,品茶时的每一种感觉,都会使你更容易体会到当下的禅意和佛理。

鸣龙茶业茶叶红茶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罐装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99购买已下架

而世代流传的“禅茶一味”,就是指要我们通过茶去领悟禅的意义。因为茶与禅有着非常多相通的地方,如以下四点。

一、“苦”佛教教理广阔如海、不见边际,但以“四圣谛”为总纲。佛家认为“四圣谛”是小乘佛法中的解脱关键,这四圣谛分别为:苦、集、灭、道,而又以苦为首。只有知苦才能离苦,只有知苦才能想甜。

而茶的体性也带有苦涩的之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清则上清矣”,茶的味道上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与佛家的参禅拥有很大的通性,茶对佛教看破生死观,求得对“苦”的解脱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怡然自得、人我两忘、澄怀味道的必经之路。而佛教也主静修,在禅宗坐禅时讲究环境安静、内心安详,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中也都要以心静为基础。

三、“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句话,一下就把禅茶大道至简的道理给吐露出来。无论是茶道还禅宗,他们的本质都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里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四、“放”
  在佛教修行中,特别强调“放下”的重要性。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真正地拾起,只有放下了才能了悟禅理。而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静谧的泡一壶茶,慢慢品味着人生的悠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感人生的自在。

自古以来,参禅与品茶就被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品茶,是为了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工夫里体会那难得的悠闲与自在。而禅茶一味,也无非是“放的下”、“吃茶去”的哲理,在先苦后甘的茶味中回味生活的苦涩酸甜;在禅理的智慧豁达中云淡风轻、清静和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