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國茶畫元明贰 [复制链接]

1#

明唐寅品茶图

纸本墨笔

纵93.2厘米横2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为“明四家”之一。

《品茶图》画山石树林边有茅屋两间,坐一文士正指点三僮子煮茶,呈现文人悠闲恬淡的山居生活情趣。左上自题款:“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吴郡唐寅。”钤“唐子畏”、“唐伯虎”二印。

清乾隆皇帝将此画挂于河北蓟县盘山静寄山庄品茶精舍千尺雪斋内,他亲临山庄二十一次,题诗二十一次,每次总会在唐寅《品茶图》上题诗,足见他十分欣赏此画。

本幅《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是唐寅三十一岁时作。

《陶谷赠词图》画的是一则历史故事。据《南唐记事》记载:陶谷出使江南时,自恃是大国使者,态度倨傲。因此韩熙载便命家姬秦篛兰装扮成驿卒的女儿接近他。陶谷见秦篛兰遂败“慎独”之戒,还作词相赠。过了几天,李后主设宴招待陶谷,陶谷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李后主便举起酒杯,令篛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就是陶谷写赠的《风光好》,令陶谷狼狈不堪。

此图描写的正是陶谷赠词时的场面。夜幕低垂,一处花树掩映的院落里,陈设着两座典雅的画屏,旁边还燃着一根红烛,陶谷以指拈须,似在构思良句。榻上有茶盏、纸笔。对坐的秦蒻兰则绣襦罗巾,巧笑嫣然,为陶谷轻轻拨奏着琵琶。左下角一僮子在煮茶。右上自题:“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脸发红。唐寅。”钤“唐伯虎”、“南京解元”二印。此作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致,确属不可多得的佳构,当为唐子畏晚年之作。

明唐寅陶谷赠词图轴

絹本设色

纵.8厘米横.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唐寅事茗图

纸本设色

纵31.1厘米横.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事茗图》画面左右两侧以悬崖、树石近景遮挡,峰岚秀起,山间飞瀑鸣泉,山下流水潺潺。茅屋数间,开轩面水,似世外桃源。双松下茅屋中,坐一读书之士,桌案旁有壶盏,隔间里屋有僮子在烹茶。屋外一老者拄杖于桥上缓缓而来,抱琴僮子紧随其后。画面秀逸之气扑面而来,这种生命的气息,不只是反映画家灵动的笔法而已。画面左部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可谓当时文人隐迹山林,寄情于瀹茗闲居生活的写照。画面右上有清代嘉庆皇帝题诗:“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炉瀹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

明唐寅琴士图卷

纸本设色

纵29.2厘米横.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琴士图》主角为琴师杨季静(约—),琴师坐松林泉石间品茗抚琴,僮子焚香煮茶,松风琴韵茶烟,意境清幽,令人两腋生风,尘虑涤尽。题款“唐寅为季静作”,钤印“南京解元”、“唐伯虎”。

明唐寅煎茶图

纸本设色

纵.9厘米横4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一高士在奇岩修竹下独自煮茶品茗。高士趺坐蒲团,右手持蒲扇’对风炉烹茶,旁有炭莒、火箸、水方、云屯;蒲团边有一长方形矮几,上置托盏、茶合、茶瓶、茶缸等茶具。画面左上题款:“腥瓯腻鼎原非器,曲几蒲团迥不尘。排过蜂衙窗日午,洗心闲试酪奴春。吴门唐寅。”钤有“南京解元”一印,下有“唐子畏”、“唐寅私印”二印。此画具有卢仝《茶歌》的意趣,人物具有卢仝的神韵,当然,唐寅写卢仝实际上是寄托自己的情怀。

本幅图《盛京故宫书画录》著录。

明唐寅煮茶图(局部)卷

絹本设色

纵21.6厘米横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煮茶图》画茅屋置于水岸,隔水远山,茅屋前山石上两株古松蔽屋。门前一人正执扇煮茶,与茅屋内拥书而坐的高士目光相接。此画引首有“六如墨妙”四篆字,拖尾有祝枝山楷书卢仝茶歌。

明唐寅款鹤图(局部)卷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横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款鹤图》画逸士闲居湖山,临流赏鹤,僮子引炉烹茶,在溪边古柏下的平板大石上置文房用具,情调雅致,款署“吴趋唐寅奉为款鹤先生写意”。款鹤,姓王,名著,是王谷祥之父,与祝允明为姻亲,和唐寅相友善。此图推断为其三十八岁时所作。

明仇英松亭试泉图轴

绢本设色

纵.1厘米横6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仇英松亭试泉图(局部)

仇英(约—),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少年时当过漆工,后改学画,曾得到名师周臣指授,深受文徵明等文人画家的影响和熏陶。他悉心临摹唐宋名迹,在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上取得突出成就,名驰画坛,为“明四家”之一。

此图集山水与人物于一体,画中远山近水,山泉飞瀑,草亭筑于松溪石畔,亭内坐一文士,手握羽扇,注视着携罐汲泉备茶的僮子。亭内捆解书画的僮子也正回望汲水僮子。亭前的树荫下有茶炉、茶壶一组,一旁石上放着茶壶、茶罐和茶杯等茶具,体现了品茶赏画的悠闲情趣。

明仇英玉洞仙源图轴

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6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仇英玉洞仙源图(局部)

此图为青绿重彩画,画面群峰巍峨,白云流霞飘浮其间。峰岩中古松林立,楼观水阁凌空而起,溪泉潺湲而下,穿过溶洞,汇成清澈的小河。山脚长松掩映下,高士盘坐抚琴,侍僮林下煮茶,展现出一处远离尘俗、虚幻缥缈的洞天福地。全画用笔工整细腻,敷色绚丽多彩,意境深幽。

明仇英移竹图

绢本设色

纵.5厘米横6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书屋前一人临池垂钓,书屋内有一僮子理书,二僮子在荷花盛开的池边烹茗。左为竹林,有四人在整理竹林。《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

明仇英琴书高隐图

扇面

金笺设色

纵18.5厘米横55.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松溪边文士倚石读书,僮子陪侍煮茶的悠闲景致。

明仇英煮茶图

扇面

金笺设色

纵19.4厘米横5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自然山水中煮茶品茗,一僮子就泉烹茶,一文士趺坐于山石之上,做解衣状,放下书卷,似沉浸在品茶后的愉悦之中。

明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絹本设色

纵21.1厘米横77.2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此卷画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写经换茶的故事。松林下,赵孟頫提笔要在石几上作书,中峰明本禅师(—)俯身对坐,一僮子双手捧茶来到,赵孟頫回头正看。圆面左部有一僮子正于风炉煮茶,矮几上陈设着茶具。

明仇英烹茶论画图轴

绢本设色

纵59.3厘米横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图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僮子在树下汲水煮茶,二文士席地而坐,欣赏画卷。人物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左侧岩上款:“吴郡仇英为谿隐先生制。”

明仇英南溪图(画面中部)卷

絹本设色

纵28.6厘米横.4厘米

翁同龢家藏

此卷画山峦前的松林修篁中有一房舍,一文士对书而坐,似乎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门外一僮子扇炉煮茶,一僮子在摆放围棋。画面有唐子西“山静似太古,日常如小年”的意境。

明仇英东林图(局部)轴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横.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草堂前,坡石参差,杂树成林。轩斋中两文士对坐相谈正欢,林下石案上摆着茶具,石案前,一僮子正于风炉前执扇煮茶。款署“仇英实父为东林先生制”钤印“实父”、“仇英”、“十洲”。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横.5厘米

辽宁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反映了明代中叶苏州繁华的商业、手工业面貌和社会风俗,其中有许多与茶有关的细节,如所选局部上有一茶食铺,上有白色方形的“细巧茶食”招牌。

明仇英竹院品古册页

絹本设色

纵41.1厘米横3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高帽长髯的文士,与《东坡品古》中的形象相似,当是描写苏拭、米芾等文人园林品茗雅集博古的场面。园林中立隔离屏风,屏风内桌案上摆满各色彝鼎古器,有三文士坐前面一桌案,桌案上放着卷轴书画,其中二文士正在鉴赏团扇册页。六个僮子和两个侍女各司其职:奉茶的、抱琴的、捧古董的,还有屏风外烹茶的、假山竹林中摆围棋的。屏风上的山水画和满月夜的花鸟画,更增添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和诗情画意。构图通过屏风和栏杆的匡合,繁而不乱。画面细腻精到,色彩古艳。人物衣纹,略仿周文矩的战笔描。

明丁玉川独坐弹琴图轴

纸本设色

纵67.8厘米横35.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绘品茗操琴。柳树下一女子弹古琴,琴前置香炉,琴旁放盖碗茶和书。题款:“独坐堂前日又斜,绿杨摇翠透窗纱。解愠鸣琴弹一曲,不为春愁不为花。一钤白方印“丁玉川”。

丁玉川(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5世纪),江右(今江西)人。明代画家,擅山水、人物。主要活动于山东与北京。晚明以后,被归为浙派画家之列。

明王鉴赏荷啜茗图

册页

白描人物图二十开之十八

纸本墨笔

纵19.5厘米横22厘米

天津市文物公司藏

《赏荷啜茗图》画一士人舒坐于地,一手展卷一手执扇,向上侧头,若有所悟。他身前地上有茗盏和书,身侧有古琴和瓶荷,身旁一僮子跪坐持扇对风炉煮茶。画面表现了明代士人的闲居品味。作者是明代画家王鉴,不是同名的清初“四王”的王鉴。

明宋懋晋龙井册页

西湖胜迹图之十

纸本设色

纵23厘米横17.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画龙井茶山下,修篁石林间的亭阁中,有三人围坐。其意境正如元代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中所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画面左上题款“龙井。懋晋”,白文印“明之”。

宋懋晋(?一年后),字明之,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明代画家,从宋旭受业,参以宋元遗法,为时所称。宋懋晋时,龙井茶名已盛。

明文嘉惠山图(局部)

纸本墨笔

纵23.8厘米横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文嘉(—),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子。画承家学,精山水。

《惠山图》作于明嘉靖乙酉年(年)。上一年,文嘉偕友为观摹王绂的书迹而游无锡惠山,此图系回忆当时品茶说道之作。画法虽较粗涩生硬,但犹见文人气息。加上构图疏朗,使人观赏时的视觉颇感舒展。图后还有文嘉于四十四岁、五十岁、五十一岁及五十七岁时的题记,另有其兄文彭的题词。款题“乙酉十一月望前一日,补画于万笙轩。文嘉”,钤“文休承”白文方印。

明文嘉山静曰长图(局部)卷

纸本墨笔

纵32厘米横厘米

济南市博物馆藏

《山静日长图》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文中“山静日长”一节的意境,其文曰:“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氐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啜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画面体现晚明文士在饮茶生活中参悟人生,参悟天地宇宙的玄机,达到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境界。

明钱谷定慧禅院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31厘米横.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钱谷(—年后),字叔宝,号磬室,江苏苏州人。好读书,曾手抄稀见书籍,从文徵明学诗文书画。山水笔墨疏朗稳健。编有《续吴郡文粹》等。

《定慧禅院图》绘古吴(现江苏苏州一带)定慧禅院的秀美风光。画面苍松古柏,翠竹良田,数座古寺巍峨屹立于松荫之中。院内佛像数尊端坐于莲台上,僧人、信徒、香客有来有往,气势庄严肃穆,环境清静安闲。图中有僧俗相对而坐,奉茶于前。所谓茶禅一味,修禅悟道,打坐禅定。寺院中专设茶堂,除供僧人品茶辩理论佛外,也用以招待客人。另设茶头,专事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寺院每日都有供于佛前、祖前的茶,称为“奠茶”。久而久之,饮茶成为寺院的制度之一。画中自识:“辛酉立春日为玄照上人作《定慧禅院图》。钱谷。”钤“钱氏叔宝”印。引首有王稚登书“钱山人《定慧寺图》,*征君书《啸轩记》”十四字。尾纸有*姬水书其父*省曾撰《吴郡定慧禅寺苏文忠公啸轩碑记》。另钤收藏印“家在天津沽上”、“彝斋珍藏”二方。

《惠山煮泉图》画于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试泉品茗之事。古树两株,用笔疏淡,于娟婉中别有古趣。林中一僧四俗,一僮子汲水于井中,二僮子烹茶于树下。作者六十三岁时所作。

明钱谷惠山煮泉图

纸本设色

纵66.6厘米横3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钱谷竹亭对棋图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绘园林中烹茶品茗下棋。草亭临水拥翠,亭中二人对弈,茶炉上搁东坡提梁壶烧水,二仆侍奉。亭后芭蕉修竹,茂密葱茏,一僮子双手持物过桥而来。亭前隔水,松树古朴苍郁。画风细密秀美,得文徵明真传。

明钱谷秦淮冶游图之一

册页

纸本设色

每开纵23厘米横40.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钱谷秦淮冶游图之二

册页

纸本设色

每开纵23厘米横40.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是描写当时才子佳人金陵出游的书画册页。在松竹下、荷池边、太湖石旁,人们相对而坐,品茗闲话,情趣盎然。

明邵徵松岳齐年图

绢本设色

纵.5厘米横9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巍巍高山,霭霭白云,松柏下,二人观瀑布激流,一僮子正对风炉煮茶。画面左上自题款:“松岳齐年。万历甲寅冬仲,元凝邵徵画。”

明程嘉燧虎丘松月试茶图

扇面

纵16.5厘米横5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扇面描绘僧俗三人在苏州虎丘月色中品茗。松下石上,一僧二俗,三人持盏试茶,一僮子在石案上煮茶,一僮子奉茶。皎洁的月色从松林中透入,意境清幽,恍如梦境。

程嘉燧(—),字孟阳,号松圆、偈庵,休宁(今属安徽)人,寓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工诗擅画,通晓音律。山水学倪瓒、*公望。为“画中九友”之一。

明谢时臣文会图(局部)

絹本墨笔

纵28.9厘米横.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表现大自然园林中文会雅集,左有三人,坐于竹席之上,钟鼎、琴、棋、书、画、笔、砚罗列左右。二人展卷同赏,对坐一人举卷阅读,并烧水烹茶,怡然自得。人物线条如游丝,树和太湖石用笔较为强硬,与人物塑造形成对比,描绘了园林品茗雅集的意趣。

谢时臣(—年后),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他将沈周的笔法转换为自己独特的画风,笔势豪放,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与浙派之间。

明陆治竹泉试茗图轴

纸本设色

陆治(—),字叔平,号包山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弟子,诗文书画俱佳。山水笔墨劲峭,花卉工写皆能,风格清秀。

《竹泉试茗图》绘青山白云下,二文士对坐于竹林溪泉边,二僮子取泉煮茶,意境恬淡清幽。上有文徵明题款:“绿荫千顷碧溪前,翠掩晴空散紫烟。是自高人能领略,试烹新茗汲清泉。嘉靖庚子四月七日,偶观叔平之笔,喜其清雅,遂录绝句一首。徵明。”

明陆治桐荫高士图轴

纸本设色

纵93厘米横49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桐荫高士图》绘太湖石边的梧桐竹林下,石榻上卧一文士,旁有书画卷轴,一僮子取泉而来,一僮子执扇正于风炉前煮水烹茶。画面左上陆治自题款曰:“茗外寄幽赏,琴中饶襥音。一音洒毛骨,万象开灵襟。蚓窍战水火,月团破璆琳。余音与遗味,优矣淡玄心。嘉靖戊申三月包山陆治制。”“嘉靖戊申”即嘉靖二十七年(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其右又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僮子烹茶石鼎烟,桐阴日午且高眠。不雕朽木虽鸣鼓,无碍乃称言语贤。乙亥春御题。”

明王问煮茶图卷

纵29.5厘米横.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煮茶图》是继王绂《竹炉煮茶图》后的又一幅以竹炉煮茶为题材的画作。画面左边一文士席地而坐,正欣赏着自己刚写完的长卷,一书僮帮助展卷;右边一文士正对着竹炉候汤烹茶。

王问(—),明代中期文人画家,字子裕,号仲山,江苏无锡人。

明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

纸本设色

纵25.8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李士达(生卒年不详),号仰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明万历二年(年)举进士后,隐居不仕,艺重于时,以人物、山水名世。寿至八十外。

李士达所画这一著名文人雅集内容与其他《西园雅集图》类似。画面右部绘竹炉烹茶,受邀者弹琴作画,另有米芾题壁等,但人物展现了一种卡通画的造型,用色鲜艳,以绿色作为画面的主色。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李士达的才情。

明李士达坐听松风图(局部)轴

絹本设色

纵.2厘米横9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坐听松风图》画岸边松林下,一文士舒坐于地,双手围膝,两眼有神。四僮仆则忙着烹茶,解开成捆的画卷,采来能使人长寿的灵芝。

明佚名品茶图轴

绢本设色

纵30厘米横30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品茶图》画山崖下、清泉边,兰花盛开的环境中,一人对风炉扇火煮茶,二人坐于条凳上品茗,方桌上放着青铜器等古玩。

明孙克弘芸窗清玩图卷

纸本设色

纵20.5厘米横.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明孙克弘销闲清课图(局部)卷

纸本设色

纵27.9厘米横.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官至汉阳太守。能诗善画。

《芸窗清玩图》展示文人闲居的赏玩之物,如紫砂壶等。花果多用没骨,器物则勾勒敷彩。用笔工稳

简洁,设色清丽雅致。卷尾款:“大明万历癸已(万历二十一年,3年)秋日写于敦复堂中,雪居克弘。”钤“雪居”、“允执氏”白文印两方。

《销闲清课图》绘林下清课二十幅,从中可窥见当时士人生活之清雅。其中画面右上角题有清课之一“烹茗”的这幅,画水岸山台奇石之间、茂林之下,三人款话,二僮烹茗。山水园林之胜,茶友交谈之亲,现烹现点及茶具之美,呈现出令人神往的理想氛围。画旁有隶书题诗:“顾渚天池,吴越所尚。中泠惠泉,须知火候。一盏风生,其乐奚如。”表明顾渚茶、天池茶是吴越人所崇尚的名品;烹天下第二泉,要掌握好蟹眼鱼目的水沸。一盏清茗,两腋生风,其中之乐,有谁能比?

明孙克弘品茶图轴

纸本设色

纵厘米横31.5厘米

程十发藏画陈列馆藏

一盅文士茶,满腹儒雅气。此图画二士坐枯树下品茶,意态安闲;一僮子生火烹茶,全神贯注。全幅浅绛设色,空灵简括,意蕴清远。以枯树来表现品茶文士的脱俗高雅。枯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和静的意象,那废墟般的形体同时拥有非凡的能量和精神。枯树虽显现了死亡和萧衰,但同样为复活和重生带来希望,这远不是一个“终结”的形象,而是预示生命、预示春天的引子。

画面右边自题款:“夏日写,克弘。”画上还有宋旭、董其昌、孙孟芳、何三畏、陈继儒的题诗。

画面右上宋旭隶书题诗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董其昌用行书在画面左上题宋罗大经诗:“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上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董其昌。”画面中部孙孟芳题有楷书诗:“一榻图书旁午眠,春深花落不知年。邻家分得茶芽至,解道初临谷雨前。孙孟芳。”

何三畏在画面中左部题有楷书诗:“酒中滋味与茶同,顾渚春雷聒耳聋。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梦周公。何三畏。”

陈继儒在画面人物左上题有行书诗:“偶上读书台,午余梦初醒。忽有幽人来,呼童煮新茗。陈继儒。”

宋旭、董其昌、孙孟芳、何三畏和陈继儒,都是孙克弘在华亭近郊精舍里的常客,大家品茗赏古,在孙克弘《品茶图》上各题茶诗一首,更增添了茶意。

明尤求品古图轴

纸本墨笔

纵93.1厘米横36.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山水兼人物,继仇英以名世,尤擅白描。

屏风前,一高士凭案徐徐展开画卷,侧首三人相陪,几个僮子或抱卷轴,或持扇,或捧钟鼎,分侍左右。画面左下的茶案上,放着茶杯、带托茶盏等,旁有茶炉正煮茶。园中秀石幽篁,桐树成荫,环境幽雅,气氛静谧而安闲,表现了文人雅士相聚品茗赏古的生活情趣。尤求用白描配以点染的画法,浓淡相宜,细致传神,刻画得各尽其妙。画面左上款“壬申仲秋长洲尤求制”,下钤“吴下尤求”白文方印。

明尤求西园雅集图

纸本墨笔

天津博物馆藏

尤求《西园雅集图》为一水墨工细之作,记述宋代苏轼、*庭坚、米芾、秦观、王诜诸人雅集于西园。雅士高僧,盛会一时,米芾并因而作记。画上立于石壁前振笔欲题者,即是米芾。画面左下有僮子对风炉烹茶,有僮子奉茶,以增添雅集情趣。

人物山水册页共十二开,内容有山水、仕女及儒、释、道人物。

明尤求钓船享茗

册页

人物山水之五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钓船享茗》画柳荫下江中一船,船头有高士垂钓,佐以香茗;船尾有僮子对风炉烹茶。船中还设有古琴、书籍和卷轴等,足见主人情趣之高雅。

明尤求园中茗话

册页

人物山水之六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园中茗话》画梧桐、幽篁和太湖石下,三人展席坐于上,席上有卷轴之类,一长者侃侃而谈,二人细细聆听,其中相对而坐者手展长卷;画面右部僮子烹茶奉上,地上有炭莒及风炉煮水。画面描绘了园林中品茗论道的场景,意境清幽,生趣盎然。

明*卷嬉春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38厘米横.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卷嬉春图(局部)

《嬉春图》描绘晚明时名媛闺秀结社出游的景致。热衷于诗文酬唱的闺秀们,与友邻乃至本乡的女性建立关系网,她们结伴郊游,品茗论诗赏画,此图便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卷,明崇祯年间人,字圣谟,福建莆田人。擅山水,尤长仕女。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丁云鹏(—年后),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能诗。画佛像得吴道子笔法,白描学李公麟,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

此画中卢仝坐于蕉林修篁下,手执羽扇,目视茶炉,正专注地候火于鼎。图右下一长须翁提砂壶汲泉。左边一赤脚婢,双手捧茶点盘。画面人物神态生动,描绘出在大自然中煮泉品茗的安逸闲适。画面左上角落款:小篆体题“玉川子煮茶图”,楷体“壬子冬日为逊之先生写于虎丘僧察。丁云鹏”,下押“云鹏”、“南羽”二印。

明丁云鹏煮茶图轴

纸本设色

纵.5厘米横57.5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煮茶图》表现一派春光中的煮茶场景。画款隐题于玉兰树干上:“煮茶图,丁云鹏。”下押“云鹏”、“南羽”二印。此画右上角一株玉兰树,花朵灼灼;中部假山玲珑剔透,芳草鲜美;右下角一盆兰花吐艳。煮茶者为何人?“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韩愈对两位仆人的描述与这幅画完全吻合。丁云鹏是想以唐代卢仝《茶歌》绘写理想的饮茶情景,抒发自己的怀抱,只是他将唐代的茶炉画成了明代的竹炉。

明丁云鹏树下人物图

纸本设色

纵厘米横75.5厘米

〔曰本〕桥本末吉藏

《树下人物图》画*衣僮子执扇炊茶,青衣居士闲数念珠的场景。石布青苔,地生茵草,湖石清凉,碧树成荫。树木巧妙地环绕成回字形,以其深浓繁细烘托淡雅洗练的人物,使后者成为观者瞩目的中心。此图造型、用笔谨劲细秀,设色典雅清丽。款“己未仲秋望后二日,佛子丁云鹏敬写”。钤朱文“丁云鹏印”、白文“南羽”。己未为明万历四十七年(年),画家时年七十有三。

明丁云鹏松下纳凉图轴

纸本设色

纵95厘米横30厘米

湖北博物馆藏

《松下纳凉图》画松下一文士倚靠石上,与琴相依。旁边石案上有书、香炉、茶盏等。二僮子分别于溪流边洗砚和烹茶。画面左下角有双鹤,表现了逍遥林下,松鹤长春的意境。年清乾隆帝在画上题诗:“松下乘凉倚石□,课僮洗砚更烹茶。鹤相顾真立莎渚,鱼不须招上浪花。最得神情属魏氐,别开生面是丁家。佛仙惯绘馀稀绘,轩举斯人亦若霞。戊子仲春日。御题。”

明佚名煮茶图轴

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4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人《煮茶图》轴,技法更接近钱选画的《卢仝煮茶图》,内容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丁云鹏《玉川子煮茶图》轴类似,赤脚婢和长须仆在画面中的左右位置换了。此轴佚名,左上自上而下钤三印:圆形“乾隆鉴赏”、方形“嘉庆御览之宝”和圆形“嘉庆鉴赏”。右边中部印“宝笈三编”。

明士中李流芳像轴

纸本设色

纵.6厘米横4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李流芳临流独坐图轴

纸本墨笔

纵60厘米横49厘米

上海朵云轩藏

李流芳(—),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为“画中九友”之一。

《临流独坐图》格调清新,画松下岸边,一人背对画面而坐,上有自题款:“墨妙泉清茧纸香,飕飕画秃兔毫芒。挂君素壁心无事,六月梅花凉不凉?夏日兰花大开,芬馥满室,命童子焚香煮茗,涤宋砚,开窗延凉风,意思古适,试笔图之,聊以自遣而已。时丙寅六月九日,李流芳题。”此画虽未直接画茶,但其清新的气息,犹如一杯香茗。“焚香煮茗”,充满闲情逸致。

《李流芳像》绘李流芳在庭园中,手持如意,倚石案而坐,石案上放有香炉和插着芝兰的瓶。一僮子在石案前打开琴套,预示主人将要理琴。座前石几上有正烧着水的风炉及蒲扇、茶壶、茶杯;石几下有水方和炭莒。旁边有一鹤,身后有竹栏、湖石和古槐。

明蓝瑛煎茶图

绢本设色

明蓝瑛煎茶图(局部)

纵厘米横6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煎茶图》画面左上题:“乙酉花朝放舟玄墓,同杨龙友、张吉友过扬无咎山居观梅,止宿禅舍,剪烛画*鹤山樵《煎茶图》纪之。蝶叟蓝瑛。”可知在农历二月十二的花朝节,蓝瑛与好友在苏州赏梅胜地玄墓探访宋代画梅大师扬无咎(字补之)的山中故居,赏梅归来,晚宿禅寺,在烛光下看王蒙《煎茶图》,随手画成此作。

蓝瑛(—),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创武林画派,被称为“浙派殿*”。

明崔子忠杏园雅聚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7厘米横52.4厘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景元斋藏

《杏园雅集图》是崔子忠为刘屦东所作的送别图,是对刘屦东慷慨资助他的酬谢。所绘或许即是刘屦东与崔子忠在刘宅中的告别聚会。有趣的是,画面左下二人备茶场景与宋代刘松年的《撵茶图》相似:以石磨磨茶之人只是换了一个朝向,茶炉和茶炉上有流的烧水器也类似。或许正是崔子忠为凸显古意而作,表达自己与受画人之间高雅的交往。画中崔子忠正展卷与手持茶盏的刘屦东交流,展现了身姿风雅的文士模样。

崔子忠(约—),字道母,号青蚓,山东莱阳人。少年时曾为诸生,属于文人画家。寓居北京,专事绘画创作。明亡后“走入土室而死”。擅人物、仕女,取法高古,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明陈洪绶玉川子像轴

绢本设色

纵50.2厘米横27.9厘米

程十发藏画陈列馆藏

陈洪绶(8—),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今属浙江)人。初从蓝瑛学画;及长,从学哲学家刘宗周(—),受其爱国思想的熏陶,抱济世匡国之志。明崇祯十五年(年),陈洪绶考入国子监,原想干一番事业,但皇帝看重的却是他的画,召他为舍人,让他临摹历代帝王像。他原想在朝中施展才华,以改变国家的危亡之势,而并非做一个御用画家,内心苦闷,《玉川子像》轴正作于此时,写卢仝茶意,抒自己情怀。画面上卢仝身躯伟岸,左手握书于胸,神态宁静,气度不凡。“一婢赤脚老无齿”侧面侍立于画面右侧,左手端茶托,内放茶壶、茶碗,右手拥扇,似刚泡好茶送来给卢仝。落款“洪绶写于长安萧寺”。

明陈洪绶高隐图(局部)

约年

绢本设色

纵30厘米横厘米

王己千藏

明陈洪绶谱泉

册页

隐居十六观之十二

纸本设色

纵21.4厘米横2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隐图》卷中部,画石案上二人下围棋,三人观棋。画面右部石上有一捆画轴和香炉。此为画的左部,画一人跪坐,正于风炉烧水。他左手持扇,右手托头,看着红红的炉火,静听水沸声,等待水沸泡茶。石案上除风炉外,还放着紫砂茶壶、水方和茶盏等,旁边树桩案上插着盛开的绿萼梅。

《隐居十六观》共十六幅,作于辛卯年(年)中秋,是陈洪绶逝世前一年为好友沈颢(—)所作。画隐士生活,借画写意,以寄幽情。此为第十二幅,画泉边石上一人煮茶品泉。

《高贤读书图》画二高士于石几前对坐,读书品茗,石几上放着紫砂壶和茶盏,还有一枝梅花插在容器中,吐露着清香。石几上的器具古色古香,二高士所坐靠背椅和竹凳也极古雅,凸显了品茶读书情调的静谧高古。画面右上款“老莲洪绶画于柳桥”。

明陈洪绶高贤读书图

约年

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49.5厘米

怀云楼藏

明陈洪绶品茶图轴

絹本设色

纵75厘米横53厘米

上海朵云轩藏

明陈洪绶授徒图

约年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横46厘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术馆藏

《品茶图》又名《停琴啜茗图》,画两位高士相对而坐,琴弦收罢,茶盏新沏,手持茗碗,似评古说今既罢,凝神沉思片刻。画面上正面的高士坐于一片硕大的芭蕉叶上,背面高士坐于石上。奇石为琴床茶几,上置茶炉、紫砂壶、画轴、瓶莲等,古意盎然。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画面右上边款“老莲洪绶画于青藤书屋”。《授徒图》画一高士与二美女在石几上品茗赏画。石几上有琴、书、紫砂壶、香炉、杯子、圆盒子等。墨竹画摊在石几上,三人坐着俯身观看,高士拥琴而坐,前面的美女手执画有荷花的执扇,右边的美女双手捧瓶,瓶里插着盛开的梅花。画面形态优雅高古,就连画的镇纸也非同寻常。

明陈洪绶梅水烹茶有好怀

册页

父子合册

绢本设色

《梅水烹茶有好怀》,画面右边陈洪绶自题款点出了茶的主题:“高梧老桂暗天街,梅水烹茶有好怀。写与来君悬壁去,雪飞月冷坐空斋。丁卯清夏。洪绶。”用窖藏的梅花雪水烹茶,显得盛夏是多么清幽,若把这幅画挂在室内,想必炎夏也会有雪飞月冷的凉意吧。绘写手法秀劲古艳。

《闲话官事图》画一老者与美人对坐。美人手阅书卷,老者双手靠着腿上乐器。中有石案,上陈茶壶、茶杯、漆盒、瓶梅等。用游丝描笔法,圆细清健,设色古艳。此图画伶元与樊姬闲话赵飞燕宫闱之事的故事。伶元活动于汉平帝元始年间,曾官河东都尉。其妾樊通德熟悉汉成帝时赵飞燕姊妹的掌故,因而写成《赵飞燕外传》以垂鉴戒之意。

明陈洪绶闲话官事图(局部)轴

纸本设色

纵92.4厘米横46.8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仕女人物图轴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横46厘米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艺术馆藏

明陈洪绶参禅图轴

绢本设色

纵厘米横50厘米

翁同龢家藏

《仕女人物图》绘石几前一文士捻须啜茗,目光淡定,一佳丽手持梅花,相伴于侧。画面右上书款:“道心韵事,平生自许。名花美人,晨夕与处。其为仙耶?人耶?吾目中少见此侣。洪绶题。”这正是佳人佳茗,味同甘露,两腋生风,飘然欲仙。

《参禅图》画石案两侧一僧一儒坐于奇石上。人物神态生动微妙,富有神韵。儒者一手靠石案,若有所悟,转眼看僧人。僧人嘴微开,似欲言又止。石案上瓶中插白梅,正盛开着。僧人边上、画面右下,有一茶炉在烧水,炉火正红。

明陈洪绶烹茶图

扇面

金笺设色

纵20.3厘米横55.9厘米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烹茶图》扇面右上端自署“洪绶写”,钤“章侯氏”朱文。全幅工笔青绿与浅绛并用。近景在左,石坡上有茂松两株,松下一人抱琴,向左中的三角亭走去。亭畔芭蕉环绕,是江南景色。亭中二高士对坐,着红衣者以扇扇炉,着浅赭色衣者在左,小僮旁侍。在亭与抱琴者之间,有一双髻小僮捧红色茶盘,其上有茶盏二。石坡重勾勒,少皴擦,与陆治风格有相通之处,而行云、松针、树叶、人物等,则可上趋晋唐,迈越两宋。

明曹义西园雅集图

金地扇面

纵25厘米横55厘米

炎*艺术馆藏

此扇根据宋代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一文绘成,将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雅集活动表现得各尽其妙,当然少不了烹茶品茗。

曹义,明末画家,号罗浮,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寓武林(今杭州)。人物、山水笔墨秀洁,以气韵擅胜,然而有院体气息。

明项圣谟琴泉图轴

纸本墨笔

纵65.5厘米横2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琴的形象,自古以来作为象征知音的符号,屡屡出现在茶画中。水为茶之母,名泉也是茶人所期盼的。此图绘琴泉,有寻求品茶知音的寓意。画面右上篆书标题《琴泉图》,又自题:“我将学伯夷,则无此廉节。将学柳下惠,则无此和平。将学鲁仲连,则无此高蹈。将学东方朔,则无此诙谐。将学陶渊明,则无此旷逸。将学李太白,则无此豪迈。将学杜子美,则无此穷愁。将学卢鸿乙,则无此际遇。将学米元章,则无此狂癖。将学苏子瞻,则无此风流。思比此十哲,一一无能为。或者陆鸿渐,与夫钟子期。自笑琴不弦,未茶先贮泉。泉或涤我心,琴非所知音。写此琴泉图,聊存以自娱。古胥山樵圣谟。”钤印“项圣谟印”、“易庵居士”、“胥山樵项伯子”、“项孔彰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白文)、“松阴梧影之间”。

项圣谟(7—),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松涛散仙、存存居士、逸叟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袓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

明陈梦鹤刘宗周像

絹本设色

纵.3厘米横5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肖像画以春天园林中品茗来祝儒学大师刘宗周松鹤长春。画围栏前牡丹盛开,刘宗周坐于榻上,其上放置有花觚、书、香炉等。榻前一僮子手执如意,一僮子执扇,正于风炉前烧水,地上放着水方、紫砂壶、茶杯等,画面左部一鹤回首,三人目光集中于鹤。围栏边,太湖石前松树苍苍,围栏后,江水泱泱。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人称蕺山先生。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深远。清初大儒*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陈洪绶也曾是他的入室弟子。画面款识:“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崇祯甲申春仲延陵治民陈梦鹤写山阴刘启东蕺山先生六十六岁像。”

明汪耕坐隐图(局部)

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插图

环翠堂汪廷讷刊本

纵24厘米横30厘米

北京图书馆藏

《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明汪延讷撰,汪耕绘,*应祖刻。汪延讷,自号坐隐先生,在南京有环翠堂园林,常在园林中雅集。此《坐隐图》是弈谱卷前的附图,画园林中弈棋等文人雅事。所选局部表现了园林中山岩下、泉水旁,五僮子烹茶、焚香、涤砚之情态。饮茶焚香,既为净化空气,也是净化精神,表示通灵天地的意愿,是晚期文士茶事活动的写照。绘制巧密精丽,为木刻中之奇作。

歡迎分享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