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绢衣彩绘女舞木俑亮相合肥 [复制链接]

1#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绢衣彩绘木俑至今容颜靓丽,衣衫如新。11月30日,“锦绣西域——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余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时期新疆各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与省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多件难得一见的“国宝级”珍品。曾登上《国家宝藏》火爆一时的“绢衣彩绘女舞木俑”也在展览中亮相,十分难得。


  千年前的“唐妞”衣裙精美


  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的临时展厅里,一位身着黄色衣裙的“唐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有观众认出了,它就是曾经上过《国家宝藏》,火爆一时的唐代“绢衣彩绘女舞木俑”。


  “这是国家一级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展览设计部策展人王玉主介绍,这件唐代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年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女俑头部为木塑彩绘,身躯以木柱支撑,发束高髻,头微向左侧,面部描绘花钿。不仅容颜靓丽,打扮也十分“入时”。她身着团花锦上衣、黄地白花绢制披肩,下穿红、黄相间竖条曳地长裙,一派高贵、典雅、艳美的姿态。“这件女俑完整还原了盛唐时期中原女子的着装打扮。身上的裙子是用48个条块拼接制成,非常精美。”


  “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出自阿斯塔那号墓,这座墓葬正是大名鼎鼎的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与妻子的合葬墓。王玉主介绍,唐贞观之初,高昌王麴文泰对抗唐朝,有分裂行径,张雄则主张统一,与麴文泰发生激烈冲突,于公元年忧愤而死。公元年唐朝平定高昌后,有感张雄之忠,将张雄的两个儿子封为高官,并封其妻为“永安太郡君”。公元年其妻去世后被厚葬于张雄墓中。“所以这座墓葬的随葬品丰富,而且大多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历经千年,依然容颜靓丽,衣衫完整如新。王玉主介绍,新疆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为木俑历经千年不腐坏创造了条件。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已经在全国巡展三年,“绢衣彩绘女舞木俑”也得以与国内多地观众见面。“安徽是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巡展的最后一站,这次展览结束后,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将返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修养’。观众再想一睹真容,恐怕还要‘看缘分’。”


  精美彩陶罐证明


  新疆多年前就种植葡萄


  新疆的葡萄天下闻名,新疆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葡萄?当天展览的文物或将告诉观众答案。


  在展厅中,“田园葡萄纹彩陶罐”年出自和静察吾呼4号墓地43号墓。通体红色陶衣,颈肩部涂成黄白色,深红色绘出三组不规则的网格纹,寓意田园。旁边是一组蔓藤葡萄纹,枝叶卷曲,果实累累。


  王玉主介绍,“田园葡萄纹彩陶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新疆彩陶中的精品之一。其年代为西周-春秋时期,也说明了新疆在当时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并出现了早期的园艺种植业。“中原地区葡萄最早出现在西汉中期后期,新疆地区的葡萄种植比中原地区可能早了上千年。”


  展厅中一件四四方方的兽足青铜盘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有观众开玩笑:“这么大,不会是做新疆大盘鸡的吧?”这件兽足青铜盘年出土自察布查尔县琼博拉土墩墓,年代相当于战国时期。虽然看起来与中原地区的青铜盘颇为相似,它在细节上却非常有地方特色。“盘腿呈人首吞蹄式,人首面型非常抽象、夸张,足则是驼蹄式,像四只骆驼蹄子。显示了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王玉主介绍,青铜器的冶炼、加工和使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件青铜盘及其他的考古发现证明,至迟在公元前年前后,新疆天山南北已经陆续步入青铜时代。”


  唐代葡萄园“租赁合同”


  见证商品经济发达


  古人做生意也相当精明。展览中一件唐代“严苟仁租葡萄园契”带观众了解唐代新疆地区商人的“生意经”。


  “严苟仁租葡萄园契”年出土自吐鲁番阿斯塔那93号墓,由于后部残缺,目前仅存文五行,但是其内容仍清晰可辨。这份契约内容是严苟仁租赁麴善通二亩葡萄园,双方明确约定,因当年葡萄枝短(可能是新栽植不久)不用交纳租金,第二年交纳租金四百八十文,第三年六百四十文,第四、五年各交八百文,合计二千七百二十文铜钱。王玉主介绍,这份文书内容详细、规范,契约中的年、月、日等字均为武周新字,较全面的反映了唐代高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契约制度不断完备的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图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媛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