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3 17:04:00
在中华大地上,有一横一竖两大人工工程,它们如同人的静脉和动脉,滋养着中华儿女。一横,是长城,自东向西,蜿蜒万里;一竖,是大运河,自南而北,绵绵不绝。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的侵扰,倾全国之力,把原来燕赵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构成了万里长城。不仅在当时,即使在后世抵抗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直到大明朝还是要把原来的长城整修一下,甚至抗日战争中我中华儿女依托长城进行了顽强抵抗。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长城,是秦始皇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至今,我们仍把国家的保护神称为钢铁长城。长城的修建,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历经长期战乱,天下初定,根基未稳,这时候修万里长城,可见当时的紧迫。然而,以一朝的暂时困难为代价换来的是百世的安宁,即使没有了大秦,又有何不可?这就是王者的霸气,王者的担当。作为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不少人都认为是隋炀帝为了能到富庶美丽的江南游玩,又无遥远路途的车马之劳,这样看的原因就是隋炀帝曾三次乘船南游,这样的观点不免失之偏颇,高速路修好了,去走走有何不可?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是为了沟通南北交通,便利物资的调度,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加强统治。然而这个目的被三次南巡掩盖了。大运河在什么情况下开凿的呢?有资料显示,运河工程浩大,动用了50万人力和大量物力财力。而隋朝的人口在隋炀帝大业五年也就是年,8,,户,46,,人。动用的人口接近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此事的隋朝已趋稳定,国库充盈。这种情况下搞基础设施建设有何不可?当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大运河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如果隋炀帝听了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评述,应该也会含笑九泉了吧?因为他们都做到了:中华的动脉和静脉,流淌的是王者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