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小石潭记
TUhjnbcbe - 2024/5/11 17:24:00

小石潭记

一、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此篇需背诵。

三、全文展示及基础考查

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

①从:自,由。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③篁(huáng)竹:竹林。④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鸣,发出声响。②乐(l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水声。③伐:砍伐。④取:这里指开辟。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面。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

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②青树:青葱的树木。③翠蔓:翠绿的藤蔓。④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②皆:全,都。③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②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逝,离开。③往来:来来往往。④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⑤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②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④势:形势,形状。⑤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交错。⑥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坐潭上,①四面竹树②环合,③寂寥无人,④凄神寒骨,

①四面:四周。②环合:环绕合抱。③寂寥(liáo):寂静寥落,静悄悄的。④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①悄怆幽邃。②以③其境过④清,不可⑤久居,

①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②以:因为。③其境:这里的环境。④清:凄清。⑤久居: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①乃记②之而③去。

①乃:于是,就。②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③去:离开。

①同②游③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④隶

①同:共同,一起。②游:游玩。③者:……的人。④隶(lì):追随、跟随。

①而②从者,崔氏二③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

①而:表修饰。②从:动词,跟随。③小生:年轻人。④曰:名叫。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思考题

1、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清理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背诵可按“发现小谭”“潭中景物”“小谭源头”“小谭气氛”这样的顺序来记忆。

2、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示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段写小石潭的水源。溪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犬牙差互”,处处显示着也强调着溪流“曲折”的特点,这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其曲折坎坷,与这条溪流是多么相似。因而心情也起了变化。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看到小石潭水清石奇,景色幽美。却被困抛于荒山僻邪,无人欣赏。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志节高尚,才华横溢,却被贬到蛮荒之地,不受重用,心中的隐痛被触碰,悲凉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景物的特点,不仅是景物本身有的,更是作者感受和体会到的。它和作者的心境相遇也与作者的遭遇相关。所谓寓情于静,就是作者把情感融入景物中,蕴含体现在景物的特点上。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时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五、课内练习

名句默写。

(1)隔篁竹,闻水声,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忽然间游动,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句子是:
  
  
  
  ,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西南方的溪水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
  
  
  
  。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
  
  
  
   ,
  
  
  
  ”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凄清,使人感到悲伤凄凉的特点。

(6)《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
  
  
   。

(一)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珮环清冽佁然

俶尔翕忽幽邃悄怆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澈
  
  
   (4)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
  
  
   (6)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
  
  
  (8)乃记之而去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D.佁然不动并怡然自乐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心乐之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何陋之有

B.全石以为底武陵人捕鱼为业

C.以其境过清以我酌油知之

D.隶而从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顺序来写的。

B.作者描写潭中游鱼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静态。

C.在本文中,作者记录了游览小石潭的经过,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1.课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简要说明。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2.(1)如鸣珮环 心乐之(2)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5)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6)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3.huáng pèi liè yǐ chù xī suìqiǎochuàng

4.(1)格外。(2)大约。表示约数。(3)穿透。(4)静止不动的样子。(5)忽然。(6)凄凉。(7)凄清。(8)离开。

5.(1)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6.解析:D A项,“可”的意思分别是“大约”“可以”;B项,“清”的意思分别是“清澈”“凄清”;C项,“从”的意思分别是“自”“跟随”;D项,“然”的意思都是“……的样子”。

7.解析:B 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解析:B A项,“之”,代词,代指水声;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为”,动词,作为。C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D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9.(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解析:B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11.“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寄情山水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原因。阅读课文和链接材料,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等语句中可知,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譬如囚拘圆土”表明作者虽然寄情山水,但有时触景生情,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还是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

一、阅读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姚鼐《游媚笔泉记》)

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清洌②乃记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答案:

1.大石/出潭中

2.清洌: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3.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4.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5.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二、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潭中鱼可百许头(4)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想于是、就大约因为

2.(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3.甲文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乙文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3.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

2.(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抓住关键词:以乃跳珠溅雪诸)

3.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