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年慧苑老丛水仙
产地:武夷山慧苑坑。
特征:在漫山遍野的茶树中,水仙是最好辨认的。由于是乔木种,叶子大,若不修剪就会长得很高。若是树龄超过五十年的老茶树,则树干壮实,全身覆满蕨类、苔藓,珍贵的丛味由此而来。
外形:条索紧结乌黑,油润具宝色。
香气:香气馥郁,干香、盖香、水香、丛味花香显著。
滋味:清甜甘润、绵柔饱满、水中生香、丛味隐现。
韵味:余韵悠长,滋味滞留长久,丛韵清晰附着。
冲泡:水沸润器,之后取干茶8克,置于毫升盖碗中,润茶。采用定点旋冲的注水手法,让水流注到碗壁上,快速地沁润干茶,茶叶在循序有力的水流带动下旋转起来,协调的滋味和馥郁的香气就在这美妙的旋涡中尽情释放。这款老丛润茶的汤是不舍得弃掉的,原因有三:一是产自慧苑坑,二是属上上品,三是已存放三年。
(“七点三十分”定点旋冲的注水手法)
第一水。即润茶之水,坐杯时间不宜过长,力求温润地开启水仙绽放的过程。虽说这一水的汤感还是轻薄了些,但汤中似木质味、似粽叶香的丛味已弥漫于唇齿间,仿佛置身于有潮湿水汽和绵密苔藓植物的坑涧之中,仿佛自己已成为这棵老丛……
(慧苑老丛水仙茶汤)
第二水。花香起,汤水滑,水仙的品种香型—兰花香非常清晰,这香伴着丛味,带有来自老树的岁月气息,厚重沉稳、优雅至极。茶汤过喉之后,那丝丝的清凉感,宛如山涧脚下蜿蜒清澈的溪水,纵然注定要与污泥同在,但也会保有自己的无上清凉,决不与污泥同染,这是溪水的个性,更是君子的品格。
(慧苑老丛水仙茶叶底)
年慧苑老丛水仙有些茶饮可以使人雀跃幸福,为之惊艳;有些茶饮可以使人安神静定,引人深思。我偏爱后者。后者的色香味形虽然不算浓郁,但细细品来却绵延不绝、回味无穷。这种茶,也许初泡时不能让人识得真味,但喝过两杯便让人心神安顿,自在融于其间,摒除周遭牵挂,唯剩一片清澈心田。这一泡老丛水仙,正是如此。不知不觉已经七泡,但没有丝毫可以停下来的理由。好茶是最讲究山场的,这款慧苑老丛更是如此。傍近岩崖阴林,受岩泉点滴,终年涵养,造就幽邃的自然生态。
慧苑老丛,仿若岩石峭壁中生长出的空谷幽兰,无论是否有蝴蝶飞过,无论是否有人驻足欣赏,都会尽情绽放;纵使风吹雨打,筋骨永远坚韧。
慧苑老丛,又似一身中正之气的青年,既不过分强调个性,又保持着思想及人格的独立。
每每到了制茶的季节,和静园出品部的负责人柏晗和学堂的跃龙老师就会亲自上山,与师傅们一起制茶。
(柏晗在茶山)
柏晗,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在校时就担任大学生创业联盟的主席和茶叶创业团队的队长。毕业后,他来到和静园工作,凭借着对工作的担当和热情,他很快成长为和静园产品部门的负责人,肩负着重要的出品任务。每一个茶季,他都要负责全程的制茶工作——从走茶山到选择原料,从组织生产到对每一片茶叶的全然交付,从协调人力物力到对每一杯茶汤的审评甄选,他要统筹好每一个环节,把控好每一步节奏。如今,他已经对全面出品工作驾轻就熟,并在茶叶品质的把控上始终一丝不苟。柏晗做事踏实稳重,为人坦率真诚,正如他泡的茶,骨架清晰、不加粉饰,却是劲道十足、耐人寻味。
(跃龙正在焙火)
跃龙,毕业于武夷茶学院,在校时就常跟茶山师傅学习传统制茶技术,毕业后加入和静茶修学堂,成为讲师,但他从没间断过制茶工作。因为对制茶的热爱和坚持,他的制茶技术日益成熟;因为对种茶、制茶、泡茶、品茶、讲茶进行过成体系的深入打磨,他对传统制茶技术有了独到的理解和表达。每一年的制茶季,从摇青到烘焙,从初制到精制,从清晨到深夜……他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每一片茶叶,无论是毛茶的审评,还是成茶的品鉴,杯杯茶汤的告白,都让他兴奋得像个孩子。这时候,他脸上那种掩饰不住的笑意,天真纯粹。
(慧苑老丛的根部)
柏晗和跃龙都是90后,有了这份心智做基养,他们都会从小树慢慢长成品格优良的老丛。他们年轻有为的生命,在一杯传统的中国茶里从容绽放。
备注:本文选自《茶修》中第三章第八小节:芬芳的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