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亚平在西施故里相遇古越文化。胡子洛摄
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之际,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正式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一级作家袁亚平所著。袁亚平对“枫桥经验”情有独钟,十几年来,多次深入采访。年12月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立足稳定和发展——浙江诸暨“枫桥经验”纪实》,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枫桥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之后,五写“枫桥经验”,成为其记者生涯中独有的长期跟踪报道。
因了这份情结,袁亚平接受了撰写长篇报告文学的新任务。应诸暨市委宣传部之邀,他又到诸暨市枫桥镇,走村入户,见到了多年前的采访对象,所谈甚欢。当然,见到更多的是新景象、新人物。他在采访本上速记,举着长焦镜头捕捉,一路几乎不停。全新的见闻,全新的感受,实在太多了。心情激动时,忍不住大声喝彩!待采访结束,他安静下来,梳理写作的思路,明确创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封面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年10月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为写作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以“枫桥经验”55周年的发展创新过程,为写作基本脉络,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以“枫桥经验”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为写作主要内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探索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以诸暨枫桥深厚的人文背景,为写作重要依托,揭示“枫桥经验”的文化成因,呈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绵绵不绝。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以文学的形式,展示“枫桥经验”最新的成果、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显现新时代诸暨人的精神面貌。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所写“枫桥经验”,时间跨度55年。主角为来自乡村的“枫桥经验”,所以基本采用白描手法,尽量朴实。考虑全书需要起伏变化,故在尾声,用了魔幻手法,让“枫桥三贤”的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穿越至今日,亦寓意文化的传承,生生不已。
长篇报告文学《枫桥和静》列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浙江仅此一书。又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此书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于今年11月正式出版。
袁亚平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各类奖项。作家出版社出版《袁亚平文集》十四卷精装本,已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