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从谢安中郎帖看晋韵的维度
TUhjnbcbe - 2024/7/14 22:4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谢高模

东晋谢安是以大政治家军事家而留名青史的,

他的书法,则被烜赫的军政地位所遮掩。

谢安在中国文化层面上,留下了诸多轶事与成语典故,如“东山再起“、“小草远志”、“江左风流”、“淝水之战”、“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围棋赌墅”、“雅人深致、“新会蒲葵”、“屋下架屋、一往奔诣(一往情深)”、“老翁可念、“小儿破敌”、“安石碎金”、“芝兰玉树、“清风明月”、“咏絮之才”、“洛下书生、“言传身教”、“王题谢墩”及“广惠圣王”等等,谢安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张不朽的文化名片,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相传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廓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收录其行书有《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淳化阁帖》有《凄闷帖》、《六月帖》。《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存其遗迹。

晋代书法以韵胜,谢安书法所代表的“晋韵”是多维度的。

晋韵”是什么?从文字层面上看,是晋书中所蕴含的艺术韵味。这种韵味绝对不仅仅是书法技巧表层的,而是书法家内心潜藏着的文化维度,即书法概念外延的文化深度、高度及以时间为纵轴的历史厚度,包括书法家的人文风度。它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不是一个面,而是线性代数、解析几何与弦理论物理及哲学层面的多维度。

多维度

如果透过中国历史文化纵深看谢安行书巜中郎帖》,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多维度的经典。

謝安亲叔伯兄弟七人。伯父谢鲲只有一个儿子謝尚(无子);谢安父亲谢裒有六子,即奕、据、安、万、铁、石。按古代风俗,三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为中,因此谢据号中郎。

谢据(-):小名虎子,字据石,又字元通,号中郎。东晋陈郡阳夏人,历任东阳太守、散骑侍郎,早年去世,当时三十三岁。配王绥;生三子:朗、方、允。谢安的二哥。

谢安《中朗帖》原文为:

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咷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

《中郎帖》是谢安书写的一封(讣告)报丧家书,告知中郎(谢据,谢安的二兄)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

《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帖前鉴藏印有两半方,印文均不辨。帖后鉴藏印有南宋“德寿”,明“吴桢”、“黄琳美之”、“新安吴廷”、“许叔次家藏”、“杨嘉”、“堵氏”等印,以及清乾隆内府、宣统内府诸印。“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依然宝贵。在南宋,由于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对二王及晋人书的嗜好,上行下效,使南宋书风充满古雅萧散的气质。

此帖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具有典雅丰腴、气度雍容的特点。宋《宣和书谱》、《云烟过眼录》,明《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清《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著录。此帖曾被刻入《余清斋帖》,由书画家歙人杨明时钩勒上石,摹刻极精,今碑板已失。《中郎帖》行书纸本,纵23.3×横25.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谢安虽然与王羲之一样,有坦腹东床的旷达,有众多的孝子贤孙,但他的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七兄弟中,谢尚死了,谢据死了,谢万死了,后来在孙恩农民起义中,作为北府兵的主力,谢安的子孙中牺牲的人更多。谢安为了国家利益,主动交权让贤,却遭到无情的排斥与打击。

太元十年(公元)八月二十二日(10月12日),谢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闻讯后,在朝堂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文靖”。因为谢安没有私宅,孝武帝于是诏令在其官府中备办丧事仪式。到下葬时,其葬礼规格与桓温相同。又因击败苻坚的功勋,被追封为庐陵郡公。

孝武帝给了谢安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随着谢安的离去与北府兵的瓦解,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孝武帝的王者之梦。谢安于家于国,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为拯救东晋王朝力挽狂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謝家在东晋后有古罗马教父与英国女王的影响。如果没有博大的家国情怀,谢安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风度的大家,其文如人,其书如人,不同凡俗。隨僧智果书“梁武帝评书从汉末至梁有卅四人,王僧虔书犹如扬州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梁武帝评王僧虔书的“风气”,即“风度”,谢安的“东山风度”。

《十七帖》与《淳化阁帖》,翻刻的是王羲之与王献之手札,大量的涉及到谢安七兄弟。文本内容多传递王谢友情及谈论军国大事。

例如:

王羲之《知欲东帖》(谢奕)。

《都邑帖》(谢无奕与谢仁祖(谢尚)。

《蜀都帖》(谢安西(尚))。

《二谢帖》(谢安、谢万)。

《谢生多在帖》(奕)。

《桓公帖》(谢仁祖(尚))

《寒切帖》(谢奕)。

《得万书帖》(谢万)。

《荀侯佳帖》(谢安西(奕)。

《清晏帖》(奕)。

《七十帖》(奕)。

《清和帖》(安西(奕),

《得西问帖》(安西(奕)。

《中朗帖》(中朗(据))。

《夜来腹痛帖》(安)。

《安西帖》(奕)。

《阮郎帖》(谢万、谢石)。

《西问帖》(奕)。

《安西帖》(安西(奕)、都督(万))。《雨快帖》(万石(万))。

王献之《玄度帖》(仁祖(尚))。

《近与铁石帖》(铁)。

《地黄汤帖》(谢生(铁)。

还有许多未标明名字的问安手札。从众多的二王手札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体会到了多维度的晋韵。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全晋文》收录有谢安的作品六篇:《上疏论王恭》、《魏陟周丧拜时议》、《简文帝谥议》、《遗王坦之书》、《与某书》、《与支遁书》。

《晋诗》收录有谢安的诗两首:《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

《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等文史资料,记载谢安的内容很多。

历代名人,无不仰慕江左风流,尤其是李白,简直把谢安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自东晋至当代,从盘帝到宰相,从历史学家到诗人,对谢安的评价,用“好评如潮”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东晋南北朝

时人语:大才槃槃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王坦之),盛德日新郗嘉宾(郗超)。

桓彝: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

王蒙: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权翼: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

王献之: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韍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於曩臣矣。

王俭: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

江左风流

※唐宋

窦臮: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能事雅量,末归安石。至夫蕴虚静,善草正。方圆自穷,礼法拘性。犹恒德之仁智,应物之龟镜。恨其心惧景兴(郗超),书轻子敬(王献之)。塞盟津而捧土,损智力有余病。

房玄龄:

①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然激繁会于期服之辰,敦一欢于百金之费,废礼于偷薄之俗,崇侈于耕战之秋,虽欲混哀乐而同归,齐奢俭于一致,而不知颓风已扇,雅道日沦,国之仪刑,岂期若是!

②太保沈浮,旷若虚舟。任高百辟,情惟一丘……为龙为光,或卿或将。

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余知古:温(桓温)在镇三十年,参佐习凿齿、袁宏、谢安、王坦之、孙盛、孟嘉、王珣、罗友、郗超、伏滔、谢奕、顾恺之、王子猷(王徽之)、谢玄、罗含、范汪、郝隆、车胤、韩康等,皆海内奇士,伏其知人。

司马光:晋室既衰,中原云扰,刘石慕容之辈,弥漫河洛,蟠据岱华,宫阙芜没,陵庙隳焚。元帝(司马睿)以宗室疎属,遁居江表,天下士民有思晋者,皆裹粮而归之,国于荆扬之间,子孙相承不绝如线。独明帝(司马绍)英武,克清大憝,不幸享国不永,自余孱弱孤危,外陵内叛,寄命于虎狼之口,几遇吞食者数矣,然卒能保其位号宗庙血食百有余年,何者?王导、卞壸、温峤、陶侃、谢安、谢幼度(谢玄)为之臣也,群贤既没,使道子(司马道子)、元显(司马元显)之徒辅之,败亡不亦宜乎?

苏轼:

①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桓伊),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②《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苏辙:①王导、谢安,江东之贤臣也。王导无礼于成帝(司马衍),而不知惧;谢安作乐于期丧,而不受教。则废礼慕道之俗然矣。

②晋虽微弱,谢安、桓冲为之将相,君臣相安,民未患晋,而欲以力取之,稽之天道,论之人情,虽内无垂(慕容垂)、苌(姚苌)之衅,而坚之败,必不免矣。

秦观:安之仕晋,始为桓温司马,孝武(司马曜)之世,政由温出,缙绅顾望,不知所为,而安与王坦之尽忠王室,蔑有二心,至于屡改袁宏之文,以寝九锡之命,可谓以身许国,社稷之臣者矣……安少有重名,累年辟召不至,其后虽受朝寄,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形于言色,则安之功名,出于无意者。

吕祖谦:晋之始也,敌国云扰,强臣专制,上下惴恐,如处积薪之上而火将燃者,故君无骄泰之失,而臣下自以危亡为忧,是以内虽王敦、苏峻反叛相寻,桓温擅权废立,外则石氏之兵三至江上,苻坚淝水之役,江东几至不保。然当时人主恐惧于上,而王导、温峤、陶侃、谢安、谢玄之徒足以尽其力,故至危而复安,将亡而复存也。

徐梦莘:昔周瑜赤壁之举,笑谈而成;谢安淝水之师,指挥而定。

洪迈:百年之间,会稽王昱(司马昱)、道子(司马道子)、元显(司马元显)以宗室,王敦、二桓(桓温、桓玄)以逆取,姑置勿言,卞壶、陆玩、郗鉴、陆晔、王彪之、坦之(王坦之)不任事,其真托国者,王导、庾亮、何充、庾冰、蔡谟、殷浩、谢安、刘裕八人而已。

傅伯寿:尹吉甫之伐俨狁,召虎之平淮夷,皆为有周中兴之名将;陈汤之斩单于(郅支单于),傅介子之刺楼兰,冯奉世之平莎车,班超之定西域,皆为有汉之隽功。在晋则谢安宴衍以靖胡寇,祖逖击楫暂清中原;在唐则王忠嗣之抚众守边,张巡之百战死敌,忠义谋略,卓然冠于一时而垂于后代。

洪迈:①秦苻坚举百万之师伐晋,赖谢安却之,而孝武帝听王国宝之馋,安不能立於朝廷之上……自古昏主不明,轻弃功臣如此,真可叹也!

②臣立社稷大功,负海宇重望,久在君侧,为所敬畏,其究必至於招疑毁……谢安却苻坚百万之众,晋室复存,功名既盛,险诐求进之徒,多毁短之,孝武稍以疏忌,又信会稽王道子之奸扇,至使避位出外,终以至亡。

朱熹:谢安之于桓温(有误作苻坚),如近世陈鲁公(陈康伯)之于完颜亮,幸而捱得它死耳。

书谱:谢安素善尺牍

张栻:苻坚扫境入寇,方是时,晋室之势亦甚殆矣。梁、益既非吾有,而襄沔复为所破。在他人,宜恐惧失措之不暇,而谢安方且从容应敌,不过以江北军事付之谢玄及刘牢之辈,卒以成功。盖其方略素定,非侥幸苟然也……以当时晋室之势,独任一谢安,足以当苻秦百万之师。以予观之,非特安方略之妙,抑其所存忠义纯固,负荷国事,直欲与晋室同存亡。故能运用英豪,克成勋业,诚与才合故也。大抵立大事者,非诚与才合,不足以济。若安者,其在东晋人物中杰出者哉!

陈亮:晋有天下不二世而为江东,德之在人者尚浅也。而更成百年之业,有王导焉立之于其先,有谢安焉扶之于其后。端靖宽简,均能为一国之轻重有无者,故当时有谢安比王导之论……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叶适:东晋以名用人……有遇有不遇,或成或否,独谢安一人收用名之效。

陈普:

①地陷天倾不废棋,谢安阮籍好同时。

江东残局危亡势,似太元初尚可为。

②临安猿鹤共清吟,犹作投机叩齿音。

商鞅禹文无辨别,冶城数语是何心。

徐钧:

高卧东山意豁如,端然笑咏只清虚。

晋朝负荷伊谁力,堪叹身亡国亦除。

多维度

※元明清

刘祁:南渡之后,非有王导、谢安辈稍务事业功名,其颓靡亦不可救矣。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

郝经:元帝渡江,有王导之懿,陶侃、温峤、谢安之贤,亦尝经略中原,取河南,入关中,出彭城,胜淝水,而山桑代陂,枋头折败,相继终不能救江沱日车之侧。

陶宗仪:是时,王谢两族各以文采相高,而安于谢族尤主斯文盟会,风神秀彻,为名流所慕,盖种种超诣,每经意处便非他人可到。

商辂:

江左之贤,粤惟安石。高卧东山,累辞征辟。出为苍生,茂扬声实。谈笑折奸,从容胜敌。王室奠安,厥功谁比。簪组蝉联,才华杰特。文武一门,有光载籍。遗像俨然,垂示无斁。

袁褧:因叹昔人论司马氏之祚亡于清谈,斯言也无乃过甚矣乎……陶荆州(陶侃)之勤敏,谢东山之恬镇。……或词冷而趣远,或事琐而意奥,风旨各殊,人有兴托。

孙承恩:

谢子贤辅,沉敏有文。和靖御物,从容解纷。逸志高情,日短途促。召埭悲思,西州恸哭。

王世贞:谢安石格量弘济,故是始兴以上人,然大略能用事为功,矫情镇物耳。

归有光:谢安石高卧东山,本无处世之意。而诸人每恨其不出,为苍生忧。及见登用,镇以和静,御以长算。苻氏率众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夷然无惧色。指授将帅,大致克捷,劲寇土崩,中州席卷,江左奠安。岂非实之能副其名者乎?

李贽:当晋之时,何时?而其主,何主也?中原为胡虏之区,其君臣已偏安一隅矣,大将持重兵于外,欲以拥卫朝廷,而反遥制朝廷之权矣。此时尚可为乎?然晋祚卒延者何?王谢之力也伟哉。二公之于晋也,无求备无取,必无敢侥幸。譬如有虗怯之症,饮食可进则进之,不可则俟之,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刦之剂。以无病视病,故其病不治而自愈矣,何者忘之也……善哉王茂弘之言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此思愦愦。安石亦曰:不尔不成京师。至哉言乎,于道德深且远矣。

谢肇淛:谢太傅与桓宣武(桓温)、会稽王(司马昱)会于溧江,狂风忽起,波浪鼓涌,诸人有惧色,惟谢怡然自若。顷间风止,桓问之,谢徐笑曰:“何有三才同尽理?”此达者之言也。

王夫之:

①简文以懿亲任辅相而与贼同逆,尸天子之位,名器在其手而唯其所与,虽有王彪之、谢安、王坦之忠贤,而无可如何也。

②王、谢诸贤,非刘隗、刁协之伦匹,温(桓温)且不敢决于诛逐,冲(桓冲)亦量力而止耳。外人遽信其无他,谢安固察见之,而不早有以制之哉?奉太后为名,以引大权归己,而冲受裁焉,安盖沈思熟虑,执之坚固,而彪之不能夺也。

③太元元年,谢安录尚书事,除度田收租之制。度田收租者,晋之稗政,鲁宣公税亩之遗弊也,安罢之,可谓体天经以定民制矣。

④王敦、桓温乃挟荆、湘以与晋争。内乱而外荒,积之数十年矣,安起而收之。虽使桓冲牧江、荆,而自督扬、豫。北府兵强,而扬、豫强于江、荆,势之所趋,威之所建,权归重于朝廷,本根固矣。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尽,复古以型今,岂一切苟简之术所可与议短长哉。

⑤王导、谢安,皆晋社稷之臣也。导庇其族而不能公之天下,故庾亮得而闲之;然其没也,犹有郗鉴、王彪之、谢安以持晋室之危,虽非导之所托,而树之者犹导也。安以族盛而远嫌,不私其子弟可矣,当其身而道子以乱,迨其后而桓玄以篡,廷无端方严正之士,居端揆以镇奸邪,不于安责,将谁责而可哉?

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匪其材,鲜不颠覆。虽云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然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斡旋补救之术。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古来旁求爰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祀夏配天……即东晋偏安用谢安石、桓玄叔(桓冲),遂延典午之祚。北宋南渡,用李伯纪(李纲)、赵元镇(赵鼎),再奠艺祖之基。国以一人兴,岂不诚然哉!

爱新觉罗·弘历:晋氏君臣,崇尚浮虚无用之词,风俗既薄,天下浇然。故王敦、苏峻、桓温、王恭、殷仲堪辈迭起为乱,向非王导、温峤、陶侃、谢安数君子,则晋防乎不国矣。

阮元:

六朝数伟人,谢傅名独震。

破贼付儿辈,风鹤走敌阵,

高卧东山东,勋名峙两晋。

秦笃辉:

①谢安之破苻坚,非幸也。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纵不能胜,必不可败。

②围棋靖变者三,费祎以度胜,谢安以识胜,宗泽以谋胜。泽优矣哉。

魏源: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何哉?同恩而独使人感,同威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晏平仲、柳下惠、汲黯、霍光、羊祜、谢安、高允,其德望欤;子臧、季札、鲁仲连、杨震、李固、杨绾、元德秀,其清望欤;管仲、子产、信陵君、乐毅、贾谊、陈汤、祖逖、姚崇、李德裕,其才望欤。

李慈铭: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濬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葛亮、谢安、韦睿、岳飞等,儒将也。

作者书

※近现代

蔡东藩:

①谢安放情山水,无心仕进,及弟万被黜,即应温召,可见当时之屡征不起,无非矫情,而益叹富贵误人,非真高尚者,固不能摆脱名缰也。高崧戏言,可抵《北山移文》一篇,幸谢安聪敏过人,借温干进,旋即辞温告归,不致连污逆名耳。

②一生忧乐本常情,露布传来喜气生;怪底当年谢太傅,欺人只是一棋枰。

③秦苻坚大举伐晋,而谢安围棋别墅,一若行所无事,誉安者称其镇定,毁安者讥其轻弛,此皆属一偏之见,未足垂为定评。典午东迁,积弱已久,欲以八万士卒,敌秦兵百万之众,虽有孙吴(孙武、吴起),亦难为谋,安非全无心肝,宁不知军情重大,成败难料。不过因万全无策,只可委心气运,与其张皇自扰,益乱人意,不若勉示镇静,稍定众心,此乃为安之苦衷,不足与外人道也。

张舜徽:谢安神识沉敏,而极有胆略...是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毛泽东: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水之战立了大功,拖住桓温也立了大功,两次大功是对维护统一的贡献。

东山风度

朱大渭:谢安对东晋来说,实为中流砥柱。

范文澜:

①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间势力平衡的作法分不开的。

②东晋朝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对外。

白寿彝:谢安不仅有卓越的军政才能,而且风流儒雅,多才多艺,世称“大才叠叠谢安”,这对于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帝的权臣来说,是很难得的。难怪后人以为“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田余庆:

①谢氏门户地位突出,始于简文、孝武之际。其时士族王、谢并称。他们之中,论人才则谢安出众,故桓温荐顾命之臣,以谢安居首。

②陈郡谢氏在东晋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以谢鲲、谢尚、谢安三个人物为代表。谢鲲跻身玄学名士,谢尚取得方镇实力,谢安屡建内外事功。

人们评论著名历史人物多是毁誉参半,谢安能得到历代经久不衰的好评,实在是难能可贵。

读不尽的谢安,他的书法同样有很高的品位。谢安书法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学书固然重要,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谢安中郎帖看晋韵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