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概念是要在大脑里建立的,而种子却是要播种在心里的,包括你立志也要立在心中,心和脑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讲个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本事是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当时他还只是一个顽劣的猴子,漂洋过海寻访仙道的时候,曾遇到一个樵夫,并在樵夫的指引下找到了菩提祖师。关于这个片段吴承恩在西游记当中是这样描写的,猴王道:“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顾名菩提祖师,那祖师的徒弟也不计其数,减轻,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菩提祖师住在哪啊,樵夫说得很明白“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听起来是个很仙的地方,其实这是作者给大家我们出了一个简单的字谜,灵台就是“心”,方寸也是“心”,斜月三星是“心”字的笔画,一个斜钩加三个点,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孙悟空所要达到的地方就是修心的地方。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个地方的名字与灵台方寸山类似,那就是如来佛祖所在的灵山,可见孙悟空学道的过程就是孙悟空寻找自我心灵的过程,包括菩提祖师在内都是在斜月三星洞里修行的,吴承恩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修行,先把这个心定住,再去修行!
修行的场所在哪呢?在心里!那学习的场所在哪呢?在心里!成长的场所又在哪呢?我们经常说某人学习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一般会说他不用心,不专心,心不在焉,值得都是心。那我们到底是在学习还是用脑在学习呢?想事情到底是用心还是用脑呢?当然做事也分用心做事和用脑做事,但这两者之间你仔细品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你体会到了吗?
比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栽花和插柳这两件事就只能用心做,不能用脑做,否则就成了有脑栽花花不开无脑插柳柳成荫,谁要是这样说,那他一定是无脑。再比如当你遇到你喜欢的人的时候,你一定会动心,而不是动脑,一动脑,估计你就在打坏主意了。
至于用心和用脑的关系,用脑调用的是你思维层次的东西,而用心则调用的是你意识深层次的东西。中国自古就有“心为司之官之说”,说明心是管脑子的,心是出智慧的地方,你的心能够控制好你的脑子,你的脑子就不会出事,脑子控制你的手和脚就会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而不仅仅是有脑人,当然更不能做个脑残。
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不管说的立志也好,树立价值观也好,播种也好,建立多维人生也好,都得是在心里完成。比如那个高远的志向,必须得放在心里。你说我放在脑子里行不行?也行,但是睡一觉,第二天再一问,完了,立的什么志来着?忘了,还得重新装。
这样看来心才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场所,既然如此,那就得把这个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行,怎么打扫?用什么打扫,扫把其实就是你的思想,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既鲜花烂漫又垃圾成堆的客观环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就喜欢往你脑子里面跑,成群结队在里面,搞得你脑袋嗡嗡响。你说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去想他可以吗?就算你把他们赶出脑袋,他们又会躲到“斜月三星洞里”,然后摇身一变又变成了念,钻进你的脑子里,所以呀,你每天有86,念1念未平,一念又起,念念不息,怎么办?怎么才能让这方寸之地成为一片洁净之土呢?
这就是我们要给孩子的第二要务“专注”,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然成年人也应该把学习当成重要的事情,终身学习,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但最终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学那些死知识,而是稳定你的价值观,最终获得人生的智慧,然而学校里教知识,书本上有知识课,课堂上涨知识,可是都不给智慧,为什么呢?我可是花了钱来上学的呀,你花再多钱也没用,因为智慧根本就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从内心里面生长出来的,知识只是给智慧提供生长的原料而已,知识跟智慧是不一样的,知识是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智慧是知道解决问题给出答案,二者天壤之别,非凡的人生就是要不断的用智慧去解决问题,给出人生的答案,否则你的人生永远都是问题。
为什么你的烦恼比财富多,为什么你的麻烦比幸福多?智慧不够,问题太多了。智慧来自内心的专注,但必须要给它一个专注的环境。中国人都知道,定能生慧,静能生慧,一个人的心里乱糟糟,杂念很多的时候,就如同屋子里面灰尘特别多,你根本就看不清这个房间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人更进不去,怎么办?拿扫把扫,越扫灰尘越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要做,在屋子外面先让灰尘落下来,等到尘埃落定了,你再进去轻轻地打扫,这样才能把屋子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先定下来,这是第一步。
大学里讲得很清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是最后一步,在没有定和静作为前提的时候是得不到的,但是我们现在都太着急了,根本静不下来,就想有所得,怎么可能?欲速则不达,所以心定下来你就可以修静,最后达到事急而心不急。
要让孩子的心田生长出智慧就必须得把杂草剔除干净,杂草哪来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父母给种的。比如你遇到一点事就大呼小叫,做事毛毛躁躁,没事吼他一顿,急了还揍他一顿,他那颗稚嫩的心怎么可能定得下来,静得下来呢,又怎么可能生长出智慧之苗呢?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看江南水乡的人说话都很柔和,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骂人都是在商量的。比如两个苏州人吵架吵到最激烈的时候,他想给你一耳光,但还是要商量一下,“我要打你一耳光好不好”,这还带征求对方意见的,这要搁北方也试试,“我抽死你”,要是在我们襄阳直接就上去了,还用费什么话。再比如武汉为什么性子都急一些?人多、燥热、说话嗓门高,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人,长大之后也急躁。
不光说话,连吃饭都受环境的影响,河南人吃饭用的碗对于我们来说那叫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在家里究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对他来讲非常重要,什么样的环境能让孩子的心定下来,静下来你就得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最起码咱全家人相互督促,先从说话小声一点开始,总行吧,这够具体了吧,让孩子的心记下来是他走上成才之路的第一步,你看那些真正成大器者,做什么事都稳稳当当处之泰然,没有一个毛利毛躁的,心是定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说过:“徽将之道当先至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心于左,而目不顺”。泰山在我面前崩塌了我都面不改色,麋鹿在我旁边跳来跳去,我连眼珠子都不带转的,这才是大将风度啊!
一个心定的人,他会专注地去做事,也会专注地去读书,要知道人生的大成就,大智慧,就必须要有系统的学习作为基础,而阅读大量的书籍是系统学习的必由之路,这样将来他才能进行深度工作,从而才可能出成绩,出成果,出成就,但是你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很死板很内向。
心定不是关闭心门,心定不仅会专注学习和做事儿玩儿,他也会很专注,所以叫做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一个孩子坐不住,这可就不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你不要觉得他将来就会变好,不会,这是他难成大器的表现,所以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看到这你可能想起,你那个三天不打要上房揭瓦的熊孩子有点着急了,这可咋办呢?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管好他的手机是当务之急,因为手机会让人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久而久之大脑会被格式化,根本无法集中注意,想一想你现在天天泡在手机,是不是连字的文章都懒得读下去了?哪里还能读大本的书啊!
尤其对于孩子正处于塑造期,大脑的链接一旦定型无法逆转,以上这两点已经是具体的方法了,但这只是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方面,真正的专注还是要从内心而生,长期滋养你知道吗?那这个从内而生是怎么生的?长期滋养又是用什么来养的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