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课改这场ldquo静悄悄rdq
TUhjnbcbe - 2020/10/27 9:46:00

导读

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一项被专家称为“本土化、原创性、草根性”的教学实验——“习本课堂”已经不声不响进行了4年多。在改变传统课堂“基因”的同时,它很可能引发一场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教学实验。

4年多来,它仅在深圳市罗湖区6所小学、2所中学的部分学科和教师中开展。实验很“低调”,在媒体的曝光率不高,真正了解的人也不多。

作为实验的创建者,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不愿用行*手段“大力推广”实验。“我们一直在慢慢地往前走,是以谨慎、严肃、科学的态度,不是想赶紧放个‘卫星’。”刘荣青对记者说,“教育是高风险行业,搞错了可能会耽误一代人。”

谨慎并不代表不自信。这项实验被称为“习本课堂”。顾名思义,它来自于刘荣青的基本主张,“无论是传统的‘以教为本’还是后来的‘以学为本’,都没有抓住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应该‘以习为本’。”

从这一主张出发,习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和结构,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而实验真正改变的是课堂文化与价值取向,是传统的教学生态。

“这是一场本土化、原创性、草根性的教学实验,源自于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认为,“它代表了一种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方式变革”。

据了解,就在年底,习本课堂作为一项教学改革模式被写进了深圳市罗湖区年度*府工作报告。

1

突然不会上课了

记者对习本课堂的第一印象,是从一节教学研讨课开始的。即便是作为旁观者,记者仍能从现场感受到一种“无法预约的尴尬”。

执教这节研讨课的是罗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潘隆美,教学内容是初二物理中的“浮力”。

按照潘隆美的布置,学生们已经完成了“课前习”,包括学习教材、观看微视频、自主设计浮力实验等。这些任务由学生在家完成,然后将学习结果及相关照片、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这是习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一大区别。”刘荣青解释说,“教师通过课前习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设计课中习,即课堂教学方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课前习结果一目了然:全班53个学生都完成了习教材,其中41个学生留下阅读痕迹或学习心得;34个学生动手设计了小实验并上传了实验照片或视频;35个学生提交了学习疑惑。

潘隆美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已相当熟练,她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中习,将学生按学习程度分组,分配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的设计似乎很科学合理,没想到在教学研讨时却受到大家的诸多质疑。

“你的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的?跟其他数据有什么联系?哪些数据能支持你的课中习设计?”刘荣青首先“发难”。在他看来,这些数据不是抽象的、碎片化的,而是反映出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化的学生。

大家的思维慢慢被激活了,问题开始一个接一个抛出来:课前习是否设计得太“满”了?课中习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如何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哪些学习任务适合当堂展示?

整个研讨过程中,听不到什么客套话,有的问题很尖锐,一点不考虑听者的感受。研讨结束,原来的课中习设计被说得“体无完肤”。记者看了一眼潘隆美,她倒是神色如常。

走出研讨教室,一位青年教师忍不住小声嘟囔道:“天啊,听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我突然好像不会上课了。”

“这很正常。”刘荣青说,“没有争鸣,没有质疑,甚至批评,怎么能叫研讨呢?”

对此,物理教研员谭振兴已习以为常:“这是一种研究课,不是显示你有多优秀,而是贡献智慧,让这节课变得更好。”

一天后,潘隆美的课中习在学校电教室举行。她的教学设计明显有了新的修改,分组更细致了,小组学习任务也有所变化。“我给优秀学生设置了高阶任务,并让他们做小老师,帮助其他组同学,从而增进他们在课堂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课堂上,潘隆美巡行在各小组间,偶尔凑过去进行指导。

“在习本课堂上,你如果坐在后面听课,可能什么都不明白,因为老师讲得很少。”刘荣青说,“必须走到学生身边,甚至是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才会有所收获。这样一来,有10个人听课,就好比课堂上多了10个助教。”

的确,只有走到学生身边才发现,初衷良好的课中习设计,在学生操作时还是会有新问题暴露出来。

“有的问题我也没想好,暂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放在课后习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解决。”潘隆美坦言。

从课前习、课中习到课后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习本课堂教学链条。学生们通过课前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通过课中习产生了新的问题,进入课后习。

毫无疑问,与传统课堂封闭的时空、固定的目标、刻板的教学方式相比,习本课堂让人们惊喜地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时空更开放,目标更多元,方式更灵活……

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习本课堂上,你不可能上出完全相同的两节课,因为你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就像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刘荣青说。

2

学而时“习”之

在参与习本课堂实验前,潘隆美已有20多年教学经验。“传统课堂里,越教越困惑。大班额情况下,怎样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我希望找到更理想的方式。”

但一进入实验,潘隆美困惑地发现,经验反倒成了她的负累。刘荣青经常提醒她,你的课堂不要“设计感”太强。

这其实也是许多教师感觉“不会上课”的原因。

“刚工作时,我理解的好老师,就是能写出一份完美的教案,然后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青年教师惠振伟说。也因此,第一次观摩习本课堂,他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教师和学生们在干什么。

归根结底,教师们的这些困惑都说明,习本课堂不仅仅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程式,而是确立了一种新的课堂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彻底更新观念。

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习本课堂的理念探索,浸透着刘荣青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与反思。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位优秀地理教师,刘荣青下海到深圳,曾创建深圳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开发全国最早的地理教学软件,在学校建立多媒体地理园……对开放性教学环境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改这场ldquo静悄悄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