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日本煎茶道的ldquo道rdquo
TUhjnbcbe - 2021/1/3 15:20:00
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780765.html

茶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茶文化的东传,甚至奠定了日本传统审美的基调。一盏茶中除了口味上的享受外,还有精神、审美与器用所营造出的茶境。中国茶在历史上曾经两度影响日本,一是源自唐宋的古典品饮形式传至日本演变为日本茶道(抹茶法),再者至明末以瀹茶法(叶泡法)的形式再传岛国,而发展出流行于江户时代的煎茶道。

何为煎茶道?相对于以礼法形式呈现于世的"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境遇略显孤独。其实,日本煎茶文化因其深得中国明代文人茶风之精髓,与近现代中国饮茶方式更为贴近,国人见之反倒更具亲切感。经考证,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文人茶会是隐元禅师于年12月8日在京都万福寺举办的"雪中煮茶之会"。自此明代文人茶风生根岛国,后由*檗山万福寺出身的僧人,被誉为“卖茶翁”的柴山菊泉,将自由精神、文人意趣与明式泡茶法相互融合,奠定了日本煎茶道精神与形式的基础。最终确立了与抹茶道分庭抗礼的地位,并诞生出诸多流派。

经历过昭和时代煎茶文化的衰败。今天,众多日本煎茶流派从形式到内容早已脱离了中国明代文人茶潇洒考究的文人趣味,而陷入日本茶道那种烦琐的规格意识。在一年一度的万福寺全国煎茶大会中体验当代日本之煎茶道,更像是抹茶碗换成小盏的日本茶道的另类形式。仰慕晚明文士风雅,作为历史的爱好者与研究者,在京都之地仍想寻一杯文人之茶。终得机缘,有幸结识"文人煎茶美风流"家元中谷美风先生。

初识中谷美风先生是前往他在奈良山中的家,一路驱车上山,途中不时有狐狸、野鹿出没。篱笆围起的日式院落坐落于这人迹罕至的世外之地,院落中栽植的几株日本少见的芭蕉,烟雨朦胧中仿佛江南文人宅第。这倒是令我想到“隐士”这个古老称谓。《易》中提到隐士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高尚其事......”“隐士”并非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文人的生活态度。

美风先生一袭素色明代道袍迎客,仙风道骨。入室闲谈,屋内陈设皆讲究,茶器皆是明清旧物。边饮茶边赏器,若不是因用日语交流,恍惚间便是穿越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境界。

惊喜于中谷先生屋中藏书,有关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书画碑帖、哲学宗教无所不包,竟然还有明代计成《园冶》的古印本。所幸也是爱书之人,就一些内容与之讨教,尤其他对于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以及晚明文人的精神世界之了解,令人钦佩。这样的茶人我在中国亦未多见。中谷先生笑言道:“一进门,先看书而不是先张口谈茶的访客,今天是头一回。"我也回道:“去拜访一个人,先看看他的书架就等于了解这个人。”美风先生与我谈到他与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一次茶会对谈。稻盛和夫有次参加美风先生的茶会后说道:“今天的社会,商人更应该学习和了解古代文人的品位,这样才能够怀着更加广阔的胸襟,使商业在善的基础上发展。”我想这番对话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拥有财富权势之外为何还要拥有品位和修养,或许这才是茶带给人的真正滋养吧。去国怀乡,在异国之地结实美风先生这样亦师亦友的风雅茶人,实属大幸。岛国的一杯文人茶,受益匪浅。

有别于抹茶道追求“和静清寂”之禅宗意境,煎茶法深受老庄思想之影响,以“无为自然”为目的。不拘泥于规矩形式,却又追求以雅玩器物来营造茶境,日本甚至直称煎茶法为文人茶。花开异域,煎茶道把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体现在煎茶道里。笔墨纸砚、印谱等亦成为茶席的装点道具。煎茶道尊重美,但不求繁复,崇尚简洁,提倡“和、敬、清、闲”的理念。其与抹茶道“和、静、清、寂”一字之别的“闲”,明确了煎茶道文人意趣与抹茶道禅宗理趣的本质差别。

同时,煎茶道对于中国明代文人风骨的推崇,使得煎茶道具的选择必以“唐物”(来自中国的器物)为最妙。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匠人对于中国茶器的仿制,比如锡制茶托、凉炉、成化年制的茶碗、竹木器等复古风的茶器,许多煎茶道具如今仍保持着明代的叫法,表达出了对中国茶文化的寻根与致敬。器物是触摸历史的最佳途径,访日的中国茶人,流连于日本的各大古玩市场中痴心淘宝,奢望能从岛国寻器来拼凑出旧日中华的饮茶趣味。

颇为遗憾的是,如今日本社会对于当代中国茶的品饮缺乏认知,使得许多茶器虽极具设计却不适用。于是,我们便动念集结日本匠人与中日两国茶人去共同打造一套煎茶器,以此成就一桩中日茶文化交流的雅事。

旅居日本的中国茶人杨晓茜女士,建筑师出身,从事中日茶文化教育推广及交流十数载,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联合创始人,日本“文人煎茶美风流”中国支部长。对明代瀹茶法、文人茶、茶事生活美学均有深入研究,又一直修习日本茶道与文人煎茶道,算是精研中日茶文化的不二人选。日本茶人“文人煎茶美风流”家元中谷美风先生,本身还是著名的水墨画家,加上他对于明代文人趣味的知识素养也是不二的人选。匠人方面则是我的老朋友,创业于年(明万历三十二年),至今已历多年历史的茶器名家“菊地保寿堂”,可称得上是日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铁壶堂口。到现任社长菊地规泰,已是第十五代。在铸造工艺上仍然坚持使用“和铣”工艺,其制作的铁壶与汤釜绝不是今天日本及国内同类产品所能比拟,也可称为工艺制作的不二人选。就这样,三方的不二之选组建了一流的组合。由杨晓茜女士担当总体企划设计,中谷美风先生为茶器书写提款,经第十五代菊地正直亲手打造成一套史无前例的当代煎茶器。

煎茶器『通仙』由四部分组成:

1.壶承

名:「枯山水」

枯山水是将自然的风景以石组与砂砾表现出的抽象而写意的造园方式,体现了禅宗思想的精神性空间。以磨砂技法使器物表面呈现出如枯山水波纹般的质感,茶者洗茶的过程亦如禅者般的思考。

2.呈茶盘

名:「青海波」

青海波是日本传统的装饰纹样,象征人生如大海波浪般绵延不绝。这种纹样于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末~8世纪初)经丝绸之路传至日本。以铸铁磨砂技法赋予器物表面如同平静海面般的质感,呈茶于客前,体现了一颗平静的待客之心。

3.茶托

名:「舟」

舟型的茶托,其上的文字是由日本煎茶美风流家元中谷美风先生书写,内容取自中国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即是为了向日本煎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表达敬意,又象征中日两国茶人文化同源,同舟共济的精神。

4.置物山子

名:「蓬莱山」

中国古代传说,东海蓬莱山有仙人。铸铁的肌理如同海浪拍打的山岩,上面的孔洞象征仙人的居所。饮茶如问道,天人合一方能“通仙”。

东亚文明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的输出史。汉字、律令制度、宗教与技艺百工,这些给东亚诸国以深刻影响并形成了文化高度认同的“汉文化圈”。于是在设计思路上,为了突出这套茶器体现出的中日茶文化交流的特殊之处,团队想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千百年来无论是鉴真、荣西、隐元以及遣唐使,正是这些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历经艰险,不惧万里波涛把茶及中国文化带入岛国。

铸铁工艺所呈现出来的凝练、稳重深沉的气质也是对于这些先辈们的致敬。因次,这套茶器绝非一般工艺品所能比拟,造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工艺、以及精神等多方面价值不言而喻。正如民艺之父柳宗悦所说:“手工是过去的道路,却包含着永恒的力量。"

(全文刊载于《普洱》杂志,年5月刊)

文:李远

摄影:草木清言

----------------THEEND----------------

爱物,是对生活的一种情爱。

恋物者总会在好物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人所爱之物,如同亲人手足,这种邂逅

是一期一会的缘分。

从美物中,我们看清世间的道路。

若是从来不曾有爱物之情,那该多么悲凉。

追求之心,没有终点。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煎茶道的ldquo道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