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而尴尬的问题:何为中国茶道
百年以来,在中国茶文化界,最大的误解与误读之一,就是关于茶道,尤其是日本茶道。本文试图以尽可能简洁的论述来澄清这一百年迷雾。
和敬清寂,这是日本的茶道精神。我们一接触茶道,就会了解到这一点。
既然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精神,那么我们中国的茶道精神又是什么呢?结果,我们尴尬的发现,中国似乎没有明确的茶道精神。
茶圣陆羽在最古老的茶学专著《茶经》里谈到,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茶和道的关系的表述,似乎就这一句。于是,我们把精行俭德初步的确定为我们中国的茶道精神。
但是,这也始终存在各种争议。陆羽其实也并未明确指出,精行俭德就是茶道的精神。
于是,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敬廉美、和静怡真等等。但是,也都无法统一。什么是中国的茶道精神,成为近百年以来困扰中国茶学界多年的难题。
试想,一个连茶道精神是什么都很模糊的国度,谈何茶道?在茶的故乡,在茶文化的发源地,这真是一件无比尴尬的事情。未展开论述,已经自怯三分。
但是,这实际上是有重大原因的。这件事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关于茶道的密码。
回到原点问题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中国茶道精神?
上述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多年。不过在几年以前,答案我已经豁然找到了。其实,秘密在于实际上我们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日本茶道是什么?韩国茶道是什么?中国茶道又是什么?我们掉入了一个错误问题的陷阱。
以这个问题为原点往下追问,我们永远找不到答案的。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把原点问题推向更远,转而直接提出问题——
茶道精神的本质是什么?道,又是什么?
好了,现在问题和答案一下子变得简单而清楚。
道:植根于中国文化的逻辑秘密
道,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特殊的含义。道路,Road,这是最浅白的含义。往上延伸,道就是绝对真理,也就是上帝以及上帝法则,RuleofGod。
在中国先秦,不管是儒家、道家、法家,等等,都认可道代表绝对真理和上帝法则,只是他们在道的探寻道路和理解上有所不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文化的逻辑秘密,在于中国文化认为,是道产生了万事万物,反过来,世间万事万物也都要顺天道而行。顺天则昌,逆天则亡。这个逻辑,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言自明的,都几乎不需要解释就懂。
探寻道的过程,理解道的过程,遵循道的过程,会贯穿于中国古代先贤生命与行为的全部。老子、孔子、墨子,都是这样,连优秀的技艺人士和工匠也是这样。这种状态,叫做修,也就是回归于道。
回归于道,天人合一,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共同信仰。只是不同的流派对回归的方法理解不同。更多的中国人,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修道。仁义礼智信,都是修的状态。孔子很高兴的说他自己,70岁的时候终于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对通过修而逐步接近道的生活状态的表述。
道的地位如此之高,带来一个现象: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避免给人不恭之嫌,也避免自负之嫌。比如,剑的技艺,我们不叫剑道,我们叫剑术。武,我们不叫武道,我们叫武术。书法,我们不叫书道。而在日本,日本人把这些技艺学过去之后,都叫道。剑道、书道、柔道、茶道,等等。我们终于重新谈到茶道了。
日本把这些技艺叫成“道”,是一种偷懒和简便的做法。但是考虑到日本人来到中国,把这些技术学习之后,再带回日本,教给其他接近蛮荒状态的日本人,采取了简便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说明,这其实并不严谨。
在中国文化的严谨逻辑中,道和术是相对而言的。道,代表来自天(上帝)的最高准则。而术,代表人创造的东西。而人创造和发明的东西,不能称为道,只能称为术。如医术,也不称医道。计算的方法,我们叫算术。
在中国文化的严谨逻辑中,技、艺、道,又代表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学习技术,技术学到精通,就到了艺术的高度,叫炫乎其技;再往上走,叫出神入化,这就近乎合道,但也不能说是道本身。
在日本,茶道是茶之术的不严谨表达
介绍到这里,基本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茶之术,以中国文化的严谨逻辑,是不称为道的。
陆羽在茶经中,讲到的都是茶之术,就是种茶的方法,制茶的方法,煮茶的方法等等。以陆羽的文化和学识高度,他是绝不会把这些称为茶道的。在《茶经》中找不到茶道二字,非常正常。
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茶道,严格而言,也不可称为茶道,只能称为茶术。但是日本已经叫了上千年了,也叫开了。只能就这样了。
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低级的茶艺表演的时代。我不太赞成这个说法。不要认为茶艺是低级的,茶道才是高级的。茶艺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层次,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名称。只有技的基础打好了,才能上升为艺。在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就有很高的地位。我们楚天茶道中心也在持续的讲授茶艺。大家不要觉得茶艺两个字丢人。茶艺表演也不丢人。
在中国的职业体系中,我们有制茶师体系,有评茶师体系,也有茶艺师体系,这些用词是严谨的。叫茶道师,反而不严谨。因为我们都不能自称已经得道。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茶,茶艺表演存在也是必要的。在最近20年,从一片蛮荒到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兴,茶艺的推广功不可没。而且,我们看到,茶艺在中国的进步也是非常可喜的。延展开来,中国的茶馆设计、茶器设计、茶包装设计、茶服设计、包括茶本身的健康研究,都有了巨大的快速的进步。
以茶合道,中国不需要专门的茶道精神
弄清楚所谓茶道其实是茶之术的不严谨的叫法,后面的问题就好办多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找不到太多关于茶道的表述,也就成了非常好理解的一件事。毕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以严谨的居多。不严谨的东西,大量被校订掉了。
下面,我们再解剖所谓茶道精神的问题。
日本的茶道精神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了,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什么,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居然不知道。好尴尬。
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加简单,所谓日本的茶道精神、韩国茶道的精神,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脉,如此而已。
说道茶道精神,我想起了我们每个城市都有的城市精神。每个大城市,从北京到武汉,似乎没有城市精神,城市就没有文化了。每个大学也都有校训,我的母校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实创新。其实,大同小异。
各种校训的提出,各种城市精神的提出,以及各种茶道精神的提出,其实差别不大。因为他们都指向道,指向修。不修,不实行,一切都是空的。
中国没有提出自己的茶道精神,是因为中国人根本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茶道精神。
在中国人的看法中,茶,是辅助自己修炼的。往哪个方向修,他非常明白。《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包括佛经,已经足以指导他修炼了。他不需要另外有一个茶道精神指导自己修炼。孔子如果活到现在,他也不需要学习和了解各种行为准则,他的学问与修养体系中完备的符合这些要求——如果这些要求是合理的、合乎道的。
茶能够帮助修炼,这是中国古代人普遍认识的价值。儒释道都喜欢茶,他们都知道茶能助修。唐代陆羽那个时代,已经普遍是这个情况。同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遍,社会人士对茶的喜爱,就像对邻家女孩的喜爱与赞美。亲热而不轻浮。苏轼的诗把好的茶比喻为美女。“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清代的时候,有一位禅宗大师金田。他到湖北远安的鹿苑寺讲学,喝到了当地的鹿苑*茶。这是中国最好的*茶之一。他喝了之后极为赞叹,就写了一首有名的诗赞美它:“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在这首诗中,他说的很清楚。茶的品质与土壤和生态的关系,茶的品质表现,茶的养生功效,最后,他讲到了茶和修炼的关系。好茶,是助修之物,是可以帮助他修炼的。
警惕拜茶教,兼谈日本茶道的问题
讲到所谓日本的茶道精神,要谈谈茶的历史了。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但是最初茶是作为药用的。茶有解*等等功效。后来茶成为了饮料。到唐代,茶已经被中国人大量饮用。但是,饮用的方法以调饮为主。就是要在茶汤里加些其他的东西,盐、奶、花生,等等。现在,在欧美,还是大量采用调饮法。中国周边的民族也是大量使用调饮法。但是陆羽,又是伟大的陆羽,在茶经中明确的倡导了清饮法。不主张在茶中添加任何别的东西。清饮茶,感受茶的本味。茶中有至味。这是陆羽的伟大见识。
清饮法,从此成为中国最主流的饮茶方法。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提倡清饮,以清饮为主。清饮完一款茶,甚至我们还要清清口,再品下一款茶,避免串味和夺味。
在唐宋的时候,日本人来到中国,带回了茶籽,带回了种茶法,带回了制茶法,也带回了吃茶法。在明代的时候,日本人再次来到中国,主要从中国沿海省份的寺院,带回了禅宗思想,以及用于礼佛的茶的仪轨。抹茶道和煎茶道,就是两个不同阶段被带到日本的。又形成不同的流派。
千里之遥,大风大浪,出生入死,中国茶艰难的来到日本。其所受到的礼遇和尊崇可想而知。茶道,在日本实际上变成了接近于茶的宗教,崇拜于茶的一种宗教。“和敬清寂”成为日本茶道精神,实际上是中国佛门其中一支的礼佛要求。但是在中国,拜的是佛而不是茶。茶是用来敬佛的。
在一杯源于中国的茶面前,武士卸下刀剑,众人顶礼肃穆。但是,在茶的故乡,中国,绝不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形。如上面所说,中国人首先发现了茶,也利用了茶。中国人把茶当成邻家女孩,当成助修的伴侣,亲切、美好而随意,但是不会顶礼膜拜,不会偏执,不会古板,不会拘束,不会高深莫测。
结语:走正道,识偏道
道的思想,源于中国。修道,贯穿于中国古代先贤的几乎全部精神生活。抚琴、焚香、书法、品茗、太极、武术,以及百行百业的工作,如制药,都贯穿着修炼因素。古人把制药的过程,叫修合。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受《道德经》、《论语》等经典的深刻影响,中国人在修道中尚静。“至虚极,守静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成为各行各业入门的第一课。不静,就不足以生慧,也就不足以悟道,技艺也难以提高。有了静的工夫,加上重德,就逐步走上了道德修为与技艺双重提高的美好之路。
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在当代,茶是中国国学的入门。
顺着一杯中国茶,我们走进去,里面就会次第展开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化传统。从书法到绘画,从音乐到哲学,以致修炼,文武兼备。
茶,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灵山秀水滋养了它。由于它的独特的吸附能力,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然能量和气息,尤其是那些好生态地方出产的无污染好茶。
茶道,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到这个字眼,我们的表述是“以茶合道”。
道,存在于汉字文化圈。历史上的韩国和日本,都在这个文化圈,都是这个文化圈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而言,真正的茶道精神,也就是以茶合道。
她存在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体系中,并不在日本。日本茶道,是道的思想,流变于日本并与茶结合的一支。日本茶道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支。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与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茶道要特别自我警惕以避免走向偏执和孤冷。
道,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经历了可怕的衰落。但是,在这样一个神眷顾的国度——神州,中国还是有少数人始终怀抱希望,并未彻底放弃信仰。静水深流,实际上我们看到缓慢的回归正在发生。
修,从自身做起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吧。静心和诚信,是以茶合道的第一步。
不迈出这一步,伟大的中国文化道统终将完全消失,永远都不会再回来。
后记
激起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最近连续看到几篇流传甚广的文章,讲到茶道。但是,仔细研读,却发现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错误的。
有人认为,茶道存在于日本,而中国没有茶道,只有茶艺。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误会。
道,无形,无象,不凝固于文字,不拘泥于形式。但是他就在山水之间,就在善良的背后。
中国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就是“以茶合道”的真实含义。
年7月31日草成于湖北麻城龟峰山
年8月4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