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宋郑起诗词45首选登郑起乃宋末爱
TUhjnbcbe - 2021/3/10 0:03:00

l出行车辆:上汽大通v80九座商务车

l自驾游天数:25---30天

l出发时间:年8月22日

出发时间根据团队意见可做更改

l出行人数:6---7人(不包括司机)

l出行费用:6---7人AA(不包括司机)

l车辆费用:每天元

(包含每人每天60万元自驾游保险)

出游时间不能少于25天不多于30天。

基础路线:长春+北京+额济纳旗+乌鲁木齐+阿泰勒地区+布尔津+喀什+和田+阿拉尔+库车+库尔勒+吐鲁番+哈密+嘉峪关+张掖+兰州+中卫+榆林+太原+天津+长春

报名参与者出发日一周前每人预交元保证金,中途退出可找人顶替,无顶替退出者元充公,团队内使用此资金,因为长途自驾游需要购买备品等,中途放鸽子是不道德行为。

每人全部费用大约在左右,该省省该花的花,因为*这辈子也就能去一次,该吃的美食必须吃,该看的景色必须游览,稀罕滴东西也要买点滴。

日程安排方面:自由行就有自由行的姿态,不能受路书约束,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吃就吃,比如大家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露营一宿,那就住下,不经历点别人看着不可能的事,以后咋和孩子、孙子们话说当年啊,,,,

车内可以平躺,有卧铺,正座也可以放倒平躺休息,随车WiFi不限流量不限地区,只要电信有信号的地方就有4G网络,

车内配备厨房,沿途可以补充能源,煎炒烹炸皆可,比如早餐基本是煮粥+鸡蛋+咸菜+肉酱(肉酱在家准备好,充当面条卤嘎嘎香滴,牛肉香菇酱,猪肉辣椒酱等);中午可在服务区或者景区煮面条,炒菜皆可,晚餐寻找当地美食,出门就得享受美食,享受美景,不能亏了嘴。

面条和大米,食品方面备足,副食方面在冰箱内存储充足并随时补充,猪肉、牛肉、羊肉等。

车内配备野营设备,帐篷地垫被褥睡袋等(可自己携带)野营炊具齐全,可以户外烤肉火锅等,长气罐要带足,起码十六灌燃料。

AA方面专人记账,实行完全AA法,比如在服务区露营或者车内住宿,有人想住宾馆,那就单独自掏腰包住宾馆,费用不计入AA费用里,AA的基础费用是租车费+燃油费+高速费+停车费+餐等,司机的景点费用自行支付和AA无关。

住宿可能有出入,景点肯定有出入,比如某个人某个景区不想游览,有人则不进寺庙陵园等,则不需要承担一起的AA费用。所有账目在群内公布账目,并记录在独立的账目本上。

重要提示:出行队伍为一个团队,不是谁服务谁,是一起承担所有事宜,大家都是一份子,所有做饭支帐篷等都一起动手互相帮助,有异议事宜一起讨论通过,异议可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处理。

l长春----乌鲁木齐1天17小时.3公里

l全程高速公路,途径阜新、承德、北京外环、八达岭、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京新高速7.15已经开通,可节省公里路程)

穿越大美*最经典的景点

*主要贯穿景点:乌鲁木齐、天池、五彩湾、可可托海、那拉提草原、魔*城、禾木村、白哈巴、喀纳斯湖、克孜尔千佛洞、神秘大峡谷、天山神木园、奥义塔克森林风景区、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城区、瓦昆沙漠、吐鲁番、罗布人村寨,所列景点不一定全览,根据团队意见可随时更改;

温馨提示:

*与内地时差2小时,*是10点上班,2点午饭,8点晚饭。

千年沧桑之久的西域古都―《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曾受阻的;参观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三大工程的生命之泉;誉为绿色长廊的全国5A级景区,看有百年历史,后途经十里盐湖、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达坂城风力发电站

交河故城、坎儿井、火焰山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土台上,长约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治、经济、*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这里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现在的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米的范围内。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

火焰山:是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尔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山长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米左右,主峰海拔.7米。

坎儿井:是古代*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早在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结构图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多道,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多年了。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下午途径十里盐湖、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入住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蒙古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是*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它地处亚洲腹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国际大巴扎、*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国际大巴扎于年6月26日落成,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也是“*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乌鲁木齐市的二道桥自清末民处时起,就是南北疆少数民族及西亚、中亚地区的物物交换中心。历尽多年的变迁,如今以二道桥市场为中心的民族商业区,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二道桥子这个地名在民间已使用了近年。二道桥市场:*民族特色旅游购物的专业市场,每一件商品都很有特色,从和田美玉到奇石古玩,从锃亮的铜器到精致的小刀,从香甜的干果到名贵的药材,从民族服饰到民间乐器,从纯毛的手工地毯到华美的羊绒披肩,无不因着鲜明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眼球,让人禁不住想要掏出钱包来购买,不过在这里买东西一定要狠狠地“砍”价。

天山天池、博格达峰、悬泉飞瀑、石门一线、

乌鲁木齐/天池/五彩湾KM行车5小时国道

天山天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约公里。海拔米,湖面呈半月形,长米,最宽处约1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湖水系高山溶雪汇集而成,水深近百米,清纯怡人。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博格达峰海拔米,位于东经88.3度,北纬43.8度,坐落在*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是天山山脉东段的著名高峰。=博格达峰顶冰川积雪,终年不化,银光闪烁,与山谷中的天池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此地高山平湖的优美景色。博格达峰上狂风怒号,气候恶劣,温度常在冰点以下,似乎很难相信那里会有生物。那里纵有少量的水也都冻成了冰。可是,在冰雪覆盖的沙石上,雪莲以及其他无名花卉却养成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居然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可以说是奇迹。博格达峰下起伏的群山,资源丰富。雪线以上生长着雪豹和雪鸡。松林里出没着狍子,遍地长着蘑菇,还有*参、*芪和贝母等药材。群山之下埋茂着铜、铁和云母等多种矿物。古代许多骚人韵士曾经赋诗赞美博格达峰。此峰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所以被视为本州的锡徵。博格达峰海拔高度虽然并不惊人,但登山难度绝非寻常。在主峰的东西方向,分别排列着7座0米以上的高峰。博格达峰山体陡峭,西坡与南坡坡度达70—80度,只有东北坡坡度稍缓,因此,该峰虽然在年以前就有英国和前苏联登山队前来攀登,但直到年6月8日,才由日本京都队11人开创登顶纪录。博格达峰是由3个峰尖紧依并立而成,终年冰雪皑皑,世称“雪海"。山峰顶部基岩裸露,岩石壁立;中部则为冰雪覆盖,常年不化;峰顶以下则为冰川陡谷,地势险要。

五彩滩又名五彩城,距离乌鲁木齐35公里,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北多千米的沙丘河上游,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腹地,海拔约米。汽车从县城出发,沿油田公路——幸福路北行,,再折向西北,大约3小时左右便可到达火烧山油田指挥部。由油田指挥部向西走20.2千米后下公路,在河床上再向北走32千米就可到五彩城。五彩城方圆约3平方千米,系由深红、赭、红、*、橙、绿、青灰、灰绿、灰黑、灰白等多种色彩鲜艳的泥、页岩互层构成的低丘群。岩性软弱的泥、页岩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的冲刷作用下,被分割成一座座平顶的彩色山梁和切割成一座座孤立的小丘,岭谷之间的比高一般在10~30米,高者亦可逾40米,酷似麦垛、金字塔;有的虽仍连座成峰丛状,但是山坡则布满了道道沟纹,酷似堡垒、殿堂、亭阁……景色绚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五彩城随着一天中太阳光线和昼夜的变化,其色彩和情调也随之变化,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五彩城东南1千米处,有一条高约30米的山岗,称“玛瑙山”,表层盖着半尺厚的彩色粉末和晶莹的玛瑙石,在“玛瑙山”上,你可尽情地挑拣收集玛瑙宝石。这里也有一些硅化木和古生物化石出露。五彩湾原是准噶尔野马的故乡,目前野马还乡和野化正在这一带卓有成效地进行着。

五彩湾/可可托海KM行车约6小时

经火烧山前往,可可托海旅游景区是融阿尔泰山地特有的山景、水景、草原奇特象形山石、淘金、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丰富自然景观组合区,区内的美度、景观差异度大在生物景观上与喀纳斯有部分相似性,但其地貌景观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上著名的额尔齐斯河流探源、探险、漂流、寻宝、淘金等特有景观资源。

可可苏里地处*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吐尔洪盆地东北方向,是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距离富蕴县城23公里。可可苏里湖由周边高山积雪融水汇集而成,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碧蓝澄清,水生动植物丰富,又称野鸭湖,湖面面积亩,平均水深2米,湖中有根部交错的芦苇而形成的大小浮岛20多个,水生植物丰富。芦苇浮在水面上,随风漂游,风一场景一场,湖面景色随芦苇的变动而变化。每年夏秋季节,成千上万的野鸭、水鸡、红雁云集在此繁衍生息。野鸭湖既有西湖的精致秀美,又有白洋淀的苇荡迷宫,一派“沙鸥翔集”、“鱼翔浅底”的水乡泽国美景。远处高大的裸露山体,褶皱沟壑依稀可见,湖对岸万余亩开阔平坦的草原上散布着悠闲的群群牛羊,踏花觅草,恬静安逸,令人感叹大自然何以造就如此精致完美的山水画卷。

D7天26日:

喀纳斯湖、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鸭泽湖、图瓦人村落

可可托海/贾登峪/喀纳斯湖KM行车约4小时早起后乘车赴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区间车自理)。途观“金山”—阿尔泰山的雄伟与秀丽,“银水”—额尔齐斯河的自然风光。经美丽迷人、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进入湖区欣赏碧波万顷,群峰倒影、雪岭、原始森林、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湖区风光

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这更象是传说。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图瓦人多穿蒙古长袍、长靴;居住的木屋用松木垒砌,有尖尖的斜顶。他们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为主要饮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图瓦人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仪式。

D8天27日:

观鱼亭、白哈巴

早徒步观鱼亭或乘区间车,在海拔米的骆驼峰上体会腾云驾雾之感。远眺威峨的友谊峰山脉。欣赏喀纳斯湖全景、草原图瓦人村落、感受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后赴;白哈巴村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由于处于我国西北的边界地带,这里又被称为“西北第一村”,距哈萨克斯坦仅一河之隔。这里一直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村民由图瓦族人和哈萨克族人共同组成。村里的房屋均是“人”字形的尖顶木屋。参观西北第一哨——白哈巴哨所,参观原始的图瓦村落,领略图瓦人民俗风情。

喀纳斯湖观鱼亭建于海拔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山顶上,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多米,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观鱼亭。去观鱼亭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乘汽车从山后绕行到山腰;另一条是从湖出水口山前专为爬山者铺设的石阶盘旋步行而上。登上湖西边山顶的“观鱼亭”,可观看喀纳斯湖的整体美景。其一可鸟瞰喀纳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尽收眼底。湖面呈绸缎般光滑平静,宛如一块色彩斑驳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并向下游河谷蜿蜒流淌,波光闪耀,飘散着童话般的色彩。顺河水之势望去依稀可见神仙湾、卧龙湾等河曲,草色木色水色在逆光下不断变幻,充满了鲜活的灵性,体现出细腻、幽雅的南国秀色般的美丽;其二可观览湖周层峦叠嶂、翠峰倒影、云起波涛的秀丽山色;其三举目北望,从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纳斯湖水被群山阻挡,山峦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米),

禾木村、五彩滩、布尔津

禾木/布尔津KM

早登观景台欣赏白雾环绕的禾木河,如临人间仙境,亦梦亦真,单纯而又沁人心脾。喀纳斯河谷春夏浓绿如墨,秋季则层林尽染,五彩斑澜,喀纳斯河如玉带穿绕其间,美不胜收。行至海拔1米处,从北流下的禾木河与喀纳斯河交汇处较为开阔,薄雾弥荡,赏心悦目,午后前往,拍摄夕阳下五彩斑斓的景色,抵达布尔津后,晚可自费在额尔齐斯河畔品尝美味的各种烤鱼

五彩滩是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布尔津县城以北约24公里处,是前往哈巴河县与喀纳斯的必经之路。它毗邻碧波荡漾的额尔齐斯河,与对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可谓“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它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其是由激猛的流河侵蚀切割以及狂风侵蚀作用而共同形成。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且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最美的雅丹地貌”。每当刮风的时候,沟壑里、岩石下,到处都会发出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声,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布尔津县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全县总面积.45平方千米。

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神的自留地”,有一个村子被称为“中国第一村”,有一群人被誉为“神的自留地的守护者”,这个地方叫禾木,这群奇特的人叫图瓦人。禾木村就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平方公里。禾木村坐落在重山阻隔的一个大河谷里。秋天,禾木乡无论从任何一个位置放眼所望,都是热烈而明朗的金*色——小河、木房、炊烟、桦林及禾木桥上放牧的人们。牧归时分,白桦树在夕阳的余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折射出一幅幅优美、恬静、色彩斑澜的俄罗斯油画。这里的房子很有特色,全是原木搭成的,是由村民将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每家的门一律朝东开,盖新屋上梁的时候要扯白布子,当地人说是祈福的意思。他们用松木搭建出的一幢幢屋舍之中,每一根木头缝隙的连接处都要用一种叫“努克”的草填满在木头缝里,这种草吸水后膨胀将缝隙填满,墙壁就会变得密不透风,这样就能遮挡风寒。他们不砍活树。

布尔津、乌尔禾魔*城、克拉玛依百里油田

,亿万年以前,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谷,高低错落的山丘,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形似古堡,或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有的象宏传宫殿,傲然挺立;有的像耸人云霄的摩天大楼或象平地突起的压形牌坊,有的好似尖顶教堂或似园顶庙寺。有的山丘象一峰昂首跋涉的骆驼或有的峰顶巨石象猴儿戴帽,属千古杰作神秘壮观,景色美丽的让人震撼。

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佳木斯河下游,正对着西北方由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夹峙形成的峡谷风口,国道从近旁通过,西南距克拉玛依市约千米。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米左右。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因为地处风口,魔*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城“名”,更让它有了魔*的“形”,变得奇形怪状。远眺风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蝶分明,形似古堡;这里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那里象宏伟宫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满着血红、湛蓝、洁白、橙*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遗珠,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风城地处风口,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匠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哭神号,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肃索,情形更为恐怖。

克拉玛依黑油山。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放眼望去,茫茫的戈壁滩上油井林立,怎么都看不到尽头,蔚为壮观!

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伊犁河大桥、果子沟

精河/赛里木湖/伊宁KM约5小时

早餐后乘车前往有天山西海之称的塞里木湖、经最美丽的天山公路,抵达有天山西海之称的塞里木湖,观山花遍野,绿草如茵、野果丛生的避暑胜地,湖边停车拍照(可进入塞里木湖西海草原景区)后赴中哈边境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商贸城,来自中亚、南亚、俄罗斯和欧洲等地的特色商品。

果子沟的另一个名字是“塔勒奇达坂”。位于霍城县城东北的40公里处,果子沟是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它的北端出沟口便是著名的塞里木湖。1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台率*,凿石理道,刊木为桥,始成车道。该沟古为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铁关”之称。果子沟以野果多而得名,沟内峰峦耸峙、峡谷回转、松桦繁茂、果树丛生、野花竞放、飞瀑涌泉、风光秀丽,被清人祁韵士称为“奇绝仙境”。果子沟素有“伊犁第一景”之称,古人赋诗赞其“山水之奇,媲于桂林,崖石之怪,胜于雁岩”。

那拉提草原

前往那拉提草原以辽阔、雄奇、雄壮形成独特的一面,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交错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

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九曲十八弯

那拉提/巴音布鲁克90km约2小时

前往观光,感受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辽阔、平坦,蓝天、白云、草原、羊群让您真实领略迷人的塞外风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赴我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观光,寻觅天鹅的优美身姿,感受蒙古人的热情豪放,)观赏大气壮观的“九曲十八弯彩霞落日”使人由衷赞叹,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和静县西北,天山南麓,海拔约2米,面积约平方公里,距库尔勒市公里,四周为雪山环抱,草原上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群山拱抱,河流如带,地势起伏辽阔,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

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大寺

巴音布鲁克/库车天山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km

天山神秘大峡谷】,领略天山美景,感受天山中部大自然的风光,领略大自然的*斧神工留下的自然杰作,进天山神秘大峡谷,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千态万状。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大峡谷内现已定名的景点共有四十二处,较为著名的有:神犬守谷、旋天古堡、显灵洞、玉女泉、卧驼峰、月牙谷、一线天、悬心石、虎牙桥、情未了等。峡谷内还有一处盛唐时期的千佛洞遗址,石窟内壁画艺术水平可与同时代敦煌壁画相媲美,而石窟中保留的汉文化完整丰富,在古西域地区数百座石窟中绝无仅有,体现着古龟兹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反映了维汉人民悠久的传统友谊和*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谷内游程曲折,峰回路转,泉水叮咚,鸟鸣啁啾,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令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后乘车参观,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第二个敦煌莫高窟”而其历史又比莫高窟久远,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后乘车至阿克苏。在这里可以看到我国西气东输的工程,在南疆这个戈壁上依然有地下宝贵的资源。可参观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这座巍峨的故*事建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雄姿犹存

天山神木园

拜城/阿克苏(KM行车时间约7小时)

,距阿克苏市70公里,是浩瀚戈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园中古树参天,集秀丽与神奇与一体,园中还有一处泉水人称“圣水泉”沿途观光,体会南疆维吾尔民族风情。古朴的少数民族民居,一个个的小村庄,让您感受到*大戈壁风貌及*的空旷,放眼望去西北的大漠风光尽收眼底。天山神木园维吾尔语就是“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坟地,位于*阿克苏向北,过温宿县城后,再向西北行60公里,穿越一大片戈壁滩,一个岗峦起伏的小绿洲便展现面前。这个小绿洲,不是处在地势低洼处,而是位于坡度平缓的岗阜上,海拔为米左右,面积仅0.4平方公里,但却是郁郁葱葱,浓荫覆盖,流水潺潺,蜂飞蝶舞,堪称人间仙景,天山神木圆也被称为“戈壁明珠”。当地称它为“怪树园”。相传公元十一世纪,沙特阿拉伯一名叫做苏力坦库尔米什赛伊德的伊斯兰阿訇,带领名教徒,经过印度绕道中国西域传教,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并发生冲突。败退至此地,大部分教徒已经战死,形成了一处占地颇大的园林陵墓群。关于园中的泉水、树林,据县志记载,是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败退此处时(此地称色日克维都,维吾尔语,意为*色的土地,亦不毛之地),教徒们又累又渴,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就用离神木园自然风景图片(15张)开麦加时穆罕默德送的手杖插在现在泉源的位置上,泉水就涌出来了。后来,他又把手杖分别插入各处,凡手杖插过的地方,泉水就涌出来,而且奇迹发生了,有水的地方都变成了绿洲。

神木园中的树木种类很多,有杨树、榆树、柳树、白蜡树、还有核桃、杏树等,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它们形态各异。那些苍劲的古树,有的曲折盘旋,贴地而伸;有的匍匐在地,犹如龙蛇之状;有的躯干壮硕稳固,枝条随风起舞;有的树头与根部相连,分不清哪是根,哪是枝;有的树倒地后,又从根部生出新枝,笔直向上,长成参天大树。园中有一棵斜神木园景点特色图片(19张)长的大树,根部早已腐朽,而树冠依然生机勃勃。园中最高大的一棵杨树,据资料介绍高96.23米,直径6.25米,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喀什老城区、喀什大巴扎

达瓦昆沙漠、慕士塔格峰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峰、公格尔九别峰

喀什,参观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它是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逛职人街,这里是维吾尔民族手工艺品一条街,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民族手工加工工艺。参观*境地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霍加”(即圣人后裔)陵墓――、相传墓中还葬有清朝乾隆重皇帝的”香妃”,故又被称为”香妃墓”。参观喀什这个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了解少数民族民居特色及伊斯兰居室文化。

喀什-卡拉库里湖-KM

帕米尔高原-卡拉库里湖55.00。沿途游览沙山、“冰山之父”慕士塔格雪峰、公格尔雪峰、公格尔九别峰,在卡拉库里湖景区欣赏被称为“变色湖”和“黑水湖”的卡拉库里湖风景,更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峰让你不尤的被他的雄壮所折服

中巴界碑、红旗拉普口岸

塔什库尔干-中巴界碑/喀什(全天行程公里)

早出发前往中国最西的边境国门—中巴7号界碑(米),途经红其拉甫口岸,高原哨卡,沿途有幸也可看到神秘的高原野生动物,到达国门留影、参观日落时的石头城,到达喀什

塔里木河、胡杨林、塔克拉玛干沙漠

和田-阿拉尔-库车约KM

塔里木河及河岸胡杨林。走进沙漠公路后我们第一个参观的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感受沙漠浩瀚无边。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死亡之海”,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淡水河,也是古楼兰的母亲河。河畔的胡杨,号称沙漠英雄树,据说它生长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晚抵达库车


  沙漠公路纵穿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游客也很难深入其腹地参观。但沙漠公路开通后自驾车游客可以实现穿越。沙漠公路全长44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性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一般需要开五六个小时,上路前车上一定要备好充分的水。食品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0 0:04:00

一愿,家人安康

《论语》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小时候忙着学习,忙着玩耍,一天到晚不着家。

工作之后,结婚生子,忙着赚钱养家。

我们总是在忙,忙自己的生活。

我们却忘了,父母已经老去,更需要我们的陪伴与关爱。

钱,永远赚不完,可是父母陪伴我们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父母在,家才在。

不要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人生不必大富大贵,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再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留给家人。

不再总感谢请你吃饭的人,而忽略为你做饭的人。

,多享受这样的时光,儿女环绕,父母安康。

有家,才有归处,有家,才不孤单。

当流星划过夜空,当新年的钟声响起。

在心中许下一个最美好的愿望:愿家人一生安康!

二愿,岁月静好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四季流转,是一年又一年的开始与终结。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对于自然来说,这只是一次循环。对人而言,却是必然的流逝。

桃花依旧,故人不在。

时间带走了许多,却也馈赠了许多。

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有得有失。

岁月在自己身上流淌,曾经已成过往,一切都是最美的印记。

岁月也许波澜万千,并不静好。

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与岁月相处的方式。

“每逢大事有静气”。

在变化汇总拥有改变的勇气,

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变化中超越昨天的自己。

,纵然曾经遍体鳞伤,一觉醒来,就是新生。

,纵然阴雨绵绵,只要内心不曾灰暗,这世界便是晴天。

,直面生活,接纳它的对与错,好与坏。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走过山高水长,尝尽人间百味,守望生命最初的美好。

许岁月静好,许时光温良,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

三愿,初心不忘

曾国藩曾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即往,不可复追”。

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一路成长,一路失去。

成长的是心智,失去的是真实。

长大以后,我们开始变得身不由己。

我们的心思越来越重,活得越来越累。

人生本是一场长途跋涉,让人疲惫的不是路途漫漫,忙碌没有尽头,而是心灵的迷失,希望的颓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我们跋山涉水,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

简单、真实才是生活的本色。

年,还自己一份天真,还生命一段平和,简单快乐地生活。

保持一颗简单的心,一切终究会变得纯粹。

,少一些浮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别怕走弯路,不要抄近路,一点一点向着目标靠拢。

可能路途遥远,可能行程艰难,但是随着你的努力,事情会一点点变得明朗起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坚守内心,做回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为何出发。

成为自己,这一生,才是没有荒废,这一世,才真真正正是为自己而活。

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世间冷暖,把人生百味一饮而尽,这一生,必定回味悠长。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旅行,努力工作,关心身体和心情。

和你一起,遇见年第一缕阳光!

相传,潞水境内的露岭是炎帝神农氏榆罔的封地。潞水及其周围地区因此又被称为“神农故地。”《潞水乡志》(年12月出版)引《史略循蜚记》说:*帝杀蚩尤,封榆罔于露。又引《湖广通志》云:*帝次子少昊金天氏葬茶陵露水。“潞水”一名即由这些记载而来,中间经由了由“露水”演变为“潞水”的过程。

露岭,潞水人称之为“露里坳”,与杨柳仙、天堂山(一说叫天子山)相连为一体。山脉西侧为攸县凉江乡,南段与虎踞茶涧相连,东侧即潞水镇,是大元村的主要林地所在地(但其中大部分属国营云阳林场)。露岭在颜氏族谱中记为“鹭岭”,如果单指一座山,露岭就是“露里坳”;如果指一个小山系就是包括露岭、杨柳仙、天台山等山脉在内的山系。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一个叫“露岭”的小山系,它是武功山的一个支系。潞水河的五大支流有四大支流发源于这个小山系,其中又以发源于露岭山麓公彦龙的洋田江、发源于天台山茅叶龙深涧中的潞溪为两大主要支流。在谱牒记载中,潞水河多记为“潞溪”、“潞水溪”。潞水河是潞水方言区内唯一的河流,它发源于露岭这个小山系故而称为“潞水”。潞水河流经潞水地区,故而人们把这个流域称为“潞水”。一句话,“潞水”之名是因河而得的。所以,几乎是所有的谱牒都把潞水这个地方称为“潞溪”(如颜氏族谱称其先祖“徙居潞溪”)。

《酃县志》载:“茶陵睦乡有潞水溪,相传炎帝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酃县即现在的炎陵县。酃县因“邑有圣陵”,于年改名为炎陵县。这个记载与潞水的一个民间传说完全一致。民间传说,炎帝神农氏死后,决定安葬在封地附近的天子山,坑挖好后,发现坑下有溶洞,坑底是空的。风水先生阳丙吉认为这样就“破气”了,炎帝神农氏安葬在这里会走了“龙脉”。于是,大家决定把炎帝神农氏的灵柩南迁,安葬在另一个风水宝地鹿原坡。这就是现在的炎帝陵。这个原本打算安葬炎帝的地方即天堂山。天堂山是潞水镇最大的山,也是农元村的主要林地。因为这个传说,潞水民间又把它叫做“天子山”。民间称炎帝神农氏为“神农皇帝”、“神农天子”,“天子山”,意思就是安葬神农天子的山。一部分老人甚至还能清楚地说出那个原本打算安葬炎帝神农氏的古坑位置。

说到这里,似乎有太多的问题必须一问了,至少有这么两个问题要说清楚:炎帝神农氏和榆罔是什么关系?榆罔为什么会来到潞水这个地方?

先来说一说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的问题。以一个人生平的功业来给人命名,这大概是古人的一个习惯。“轩辕”的原意是指车辕。王逸在注释《楚辞·远游》时说:“轩辕,*帝号也。始作车服,天下号为‘轩辕氏’也。”又,《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云:“*帝造车,故号轩辕氏。”据此,王子今先生推测,这样的称谓“暗示交通方面的创制,很可能是这位传说中时代的部族领袖诸多功业之中最为突出的内容之一。”“神农氏”一名也是这样而来的。《白虎通·号》云:“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段话告诉我们:神农之所以称为“神农”,是因为他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过重大的发明创造,使人民深受其益。至于“炎帝”这个称号,则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古人把这个学说与南方地理上的气候特征结合起来,于是,衍生了“炎帝”这个称号。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以后,成为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即“帝”,南方的“帝”。南方有炎热的特点,五行属火,所以,就称之为“炎帝”。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有许多纪念、敬仰炎帝的遗迹和传说,乃至民俗,对此,赵世超先生在《阴阳五行学说与炎帝文化的南迁》一文中用五行学说作了解释:南方丙丁火,气候炎热,与火的特征相似,“把炎帝配成了南方之帝,所以南方才出现了炎帝崇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易》云:“炮牺氏没,神农氏作……以火承木,故为炎帝。”蔡邕《独断》云:“木生火。宓牺氏没,神农以火德继之。”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这是阴阳家将阴阳五行理论推广到*治领域,以阴阳消息、五德终始理论解释远古时期的帝王及后世的王朝前后更替现象的结果。

那么,炎帝神农氏与榆罔是什么关系呢?还得先说一些“题外话”。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常识。但在历史上,神农氏与炎帝的关系似乎一直是个悬案。一种意见认为两者并非一人。司马迁的《史记》没有明确表述这种看法,但是,对此是有所暗示的。《史记·封禅书》引管仲的话说:“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管子是最早执这种理论的(语见《管子·封禅》,文字与《史记·封禅书〉相同。)后来,崔述《补上古考信录》则直言:“神农非炎帝。”但是,似乎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种主流意见认为神农氏和炎帝是同一个人。许多文献资料对此作了解释,比如,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说:“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基于这种认识,部分文献资料还特意记载炎帝神农氏所传的世系。但是,文献资料在叙述炎帝神农氏所传世系时,有“八世”与“十七世”、“一百二十年”与“五百二十岁”之异。《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这八世即《帝王世纪》所说的:“神农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听谈(又作听祓)。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及轩辕氏。”《吕氏春秋·慎势览》说:“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十七世就是五百一十年,与前面所说的“五百二十岁”相符。但是,这样的记载难以磨合之处也很明显:到底是“八世”还是“十七世”?是“一百二十年”还是“五百二十岁”?神农真的“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吗?“八世”怎么可能“合五百二十岁”呢?对此,何光岳先生解释说,可能,《帝王世纪》所说的这八代只是神农氏也即炎帝氏族部落系统中较杰出的八代首领,他们的功业被自己的部落后裔传诵着,所以,他们的名字才流传下来,而其余的几代,他们的名字则可能不为人所传记了。至于这八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他们在农耕文化史上的重大发明创造而来的。比方说,帝榆罔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他发明了在农田周围广植榆树以防风灾和动物践踏庄稼这种耕作技术而来的。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不符合中国人祖先崇拜情结的传统:祖先的后代是不会轻易忘记祖先的名字的。至于“一百二十年”这种说法,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可能,这至少是两代神农的在位时间或年龄。

还得来说一说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两个称号呢?文献资料似乎对此已作了解释。王符说:“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世本·帝系篇》云:“炎帝身号,神农代号。”《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始教农耕,故号神农氏。”《易》云:“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这些解释固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似乎仍然是“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可感的信息。比较而言,何光岳先生的解释应该是最为具体的,因而也较为合理。他解释说:神农和炎帝是同一个氏族的前后两个不同时代的首领名称。神农氏这个名称在前,氏族首领叫神农氏,氏族以首领的名称命名,也叫神农氏。后来,这个部落出了一个有名的首领叫炎帝,或者说,南迁以后,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改称炎帝,同样,人们也以他的名字来作为氏族部落的名字,这个氏族改名为炎帝部落。这样两个时代的其他首领都沿用神农、炎帝这样的称号,所以,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和氏族部落世代也就流传延续了八代或十七代,达一百二十年或五百二十年之久。但是,这种解释至少与《逸周书·尝麦》等古籍的记载不一致。看来,对这样的问题还是存疑为好。

我们现在不妨以何光岳先生的解释为据来说炎帝神农氏与榆罔的关系:榆罔是炎帝神农氏这个氏族部落系统中的第八代首领,一个杰出的首领。因为他在农耕史上的重大贡献,而在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系统中的众多首领谱牒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么,这个叫榆罔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为什么来到潞水呢?

先来看一看文献资料。《史记·五帝本纪》对此透露了一定的信息。司马迁写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帝。”这些记述暗示了这样的信息:

其一,*帝轩辕氏部落崛起的时候,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开始走向衰落。这时,这个氏族部落已无能力控制其它氏族部落,最终因为一系列的内忧外患而逊于*帝轩辕氏部落。从此,*帝轩辕氏取代炎帝神农氏而为天下共主。

其二,在*帝轩辕氏取代炎帝神农氏的过程中,内*方面,*帝轩辕氏经过了“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的励精图治;外交方面,*帝轩辕氏有过“抚万民,度四方”的努力,还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这样的重大战事。

其三,阪泉之战可以说是炎帝神农氏反*帝轩辕氏取代天下共主地位的反击战。这场战争之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与*帝轩辕氏氏族部落之间是什么关系?*帝轩辕氏征蚩尤的涿鹿之战时,有过“征师诸侯”的外交、*事活动,这项活动中的诸侯是否包括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还有,蚩尤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是什么关系呢?这些信息很有弄清楚的必要。

一般的历史书籍认为,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中的成员。他趁自己的氏族部落在阪泉之战中大败,大伤元气的时候,发动内乱并打败自己的首领,一度取得了氏族部落的领导权。可能,蚩尤是个鹰派人物,不甘于被*帝轩辕氏打败的命运,有过整兵再战*帝的举动,这就是涿鹿之战。所以,*帝轩辕氏部落乘机与既吃了败仗又大权旁落的炎帝神农氏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对此,《逸周书·尝麦》做了明确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帝,执蚩尤,杀之于中翼。”很明显,前面所说的“帝”,应该是*帝,后面所说的“赤帝”应该是炎帝。这些记载基本上可以解释上述疑难问题。还有一些记载认为,与*帝轩辕氏合作打败蚩尤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就是榆罔。清代大学士傅恒、刘统勋、尹继善主编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载:“蚩尤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于天下,兼并诸侯,攻炎帝榆罔,榆罔逊居涿鹿。”《吕氏春秋·慎势览》载:“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至榆罔失。”这些记载明确的告诉我们:与*帝轩辕氏进行阪泉之战的,以及后来与*帝轩辕氏联合,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的都是炎帝神农氏榆罔。这说明炎帝神农氏到榆罔时代,至少在北方地区,已是彻底衰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榆罔可能应该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在北方地区的末代首领。

衰落的榆罔及其氏族部落到哪里去了?《史略循蜚记》载:“榆罔名参卢,居空桑。尤居之,乃封榆罔于路。路,露也。”就是说,榆罔被蚩尤打败,原来的居地被蚩尤占了,流落到“路”这个地方,*帝轩辕氏便卖了顺水个人情,“乃封榆罔于路”,“路”也叫做“露”。《路史》也有类似的记载:*帝轩辕氏封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

我们假定这个“路”或“露”指的就是以露岭为中心的潞水镇,这些记载也就暗示着衰落了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在榆罔的领导下,已经南迁到湖南茶陵这个地方了。至于说*帝轩辕氏封榆罔于潞水的露岭,似乎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顺水人情。

《帝王世纪》载:(神农氏)“有圣德,继无怀氏之后,以火承木,住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琴,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一曰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炎帝。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看来,炎帝神农氏南迁途中,还有过勤修内*的努力,并取得了招抚夙沙氏这个氏族部落的重大外交成果,而向南迁徙的路线,则是由北方的姜水流域(今陕西宝鸡市附近)迁至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即“陈”这个地方),向东迁徙的方向则是由河南开封附近迁至今山东省的曲阜(即“营都于鲁曲阜”)。

这样的迁徙并不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的终结。《水经·漻水注》说:漻水西经历乡,“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书》所谓:‘神农即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历乡即湖北省随县的历乡,这个记载说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又由河南省南迁到了湖北省。《管子·轻重》云:“神农种五谷于淇田之阳”,这个“淇田”据说就是今湖南省宜章县的骑田岭。又王应章在《嘉禾县学记》中解释嘉禾县得名的原因时说:“嘉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种,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曰嘉禾县。”又《衡湘传闻》中说:神农氏之裔“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来山”。《明一统志》说:“耒水出郴州之来山”。这些记载又说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又由湖北省继续南迁到了湖南省。今湖南的宜章、郴州、嘉禾、耒阳、安仁、茶陵、炎陵诸县多炎帝神农氏的遗迹和传说,大概就是因为这样而来的。这大概也是榆罔氏之所以到潞水的原因。

据文献资料记载,湖南境内似乎应该是这个氏族部落南迁的最后一站。其原因,据何光岳先生考证,大概是这样的:南迁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历经唐、尧、夏、商数代,都处于南方江汉流域之间。到周初,*帝轩辕氏部落的姬姓周朝势力向南方渗透扩张到了江汉流域,并将其亲族随、唐、蓼、蒋、聃、曾等侯国分封到这里。这样,原来迁徙到这里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生存便受到了周朝威胁,因此,不得不继续南迁到湖南境内了。

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这也就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的原因和路线的问题。但与此有关的其它几个问题仍然有交代的必要。

第一、这个氏族部落南迁的过程中,有过什么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活动呢?从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这个氏族部落在历史上标志性的文化成就就是农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因此,可以肯定,把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推广到南方,这是这个氏族部落的南迁过程中的重大或主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上活动之一。其它如医药文化的创制、商业文化的创制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无须赘述。

第二、方国的建立问题。这本来应该归之于前一个问题的范畴来讨论,只是因为这个问题似乎历来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有必要单独立为一项来讨论。其实,前面所引《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似乎对此有所暗示,“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在山东曲阜“营都”了,自然也就有了方国。何光岳先生从姓氏源流的角度考证,考察了我国一百来个姓氏的来源,认为历史上这一百来个姓氏都是由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及其后裔演变而来的。这些姓氏,至少在商周时期分建了很多国家,即方国,比方说,吕氏之后的吕尚,即姜子牙建立了齐国。当然,这样的国家应该是诸侯国了,或者说,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后裔在周朝受封的诸侯国,而不是宽泛意义的方国了。杨向奎先生的《论“以方以国”》一文对此作了系统的考证,认为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在向南迁徙过程中及迁徙后,确实建立了一些方国,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申、吕、齐、许诸国。“申吕文化即属于炎帝一支,炎帝姜姓,申吕是其后裔。”“申先楚后而王,本为一族,疆界相接,后申衰而楚继之称王,逐渐申楚为一,而申在*治、文化上实为楚之核心。”这四个方国中的申、吕均在今河南西南部,许在河南许昌,只有齐在今山东省,处在北方地区。这个问题的厘证给我们的暗示是:方国的建立,有可能扩大到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联盟的范围,即这些方国也可能对外打着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这个旗号,他们的首领也以炎帝神农氏自称。

第三、南迁的部族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的本系还是支系?这实际上牵涉到了榆罔和湖南、潞水的关系这个细节问题了。文献资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能联系某些资料及炎帝神农氏在南方的遗迹、民间传说来作一些推测。《水经·漻水注》记载的这个遗址和传说与陕西歧山姜城堡神农庙和九圣泉的遗址和传说相同。这说明湖北省随县历乡的神农诞生地,应该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之后一个袭称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的诞生地,因为同一个人不可能在两个地方诞生。有专家考证后认为,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途中,炎帝神农氏的臣属重黎(即祝融氏)曾定居于今河南滑县东的北楚丘一带,其后裔又徙居湖北、湖南,今湖南炎帝陵(即炎帝县的炎帝陵)安葬的很可能就是其中一支部族的首领。这就是说,这个部族南迁的,既有部族的本系,又有部族的支系,乃至于臣属的方国部众。

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历时悠久,部众庞大,工程繁浩,当他们最终迁徙到湖南境内的时候,要问它的领导人是谁,特别是作为这个庞大、复杂的部族的唯一共主的首领是谁,这实在是不可能可以得知的事情。《史略循蜚记》所载及民间传说记载说是一个叫榆罔的人到了潞水,这个具体到了某一个人的说法,应该可以断定是不确切的。榆罔这个名称,似乎以笼统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及其部众”来代替更为准确一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南迁,不可能确切说是由哪一个人领导的,由哪一支哪一派参与的部族迁徙。但是,可以肯定,这是以炎帝神农氏为载体、以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史前南北文化交融史。

现在应该“言归正传”,说一说炎帝神农氏与潞水的关系了。但还得说两句题外话,算作一份“申明”,这实际上还是我在前面说的、必须交代清楚的一个问题:炎帝神农氏与潞水的关系,应该首先置于炎帝神农氏与历史上的茶陵(即古茶陵地区,包括现在的炎陵县在内)的关系这个大背景中来谈。

关于炎帝神农氏与历史上的茶陵的关系,在文献资料记载及民间传说中都是有据可依的事情。

罗泌的《路史﹒后记》云:“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明一统志》云:“古炎帝陵在县西三十里。”《茶陵州志》载:“炎帝葬茶流传已久,自宋置酃县,炎陵在望也。”至于前面所引的《酃县志》的记载,更是把文献资料与民间传说合而为一了,并且,它还把《明一统志》的记载具体化了:现在的潞水镇的确“在县西三十里”这个位置(应该是讲潞水镇通往县城的古道)。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罗泌的记载告诉我们,茶陵因炎帝陵而得名。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两个问题:“茶乡之尾”在哪里?“茶乡之尾”的炎帝陵与炎陵县的炎帝陵是不是同一个炎帝神农氏的陵墓?

茶水是今茶陵县境内洣水的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今秩堂乡景阳山,即《茶陵州志》(清嘉庆版)所说的“茶山”。茶水流经高陇纳岩水、芝水、白水,经火田合芙水、贝水,经腰陂汇潞水、尧水,由此向南经洣江到旧县城北门归入洣水。地理区域上的茶乡因茶水而得名,指的是茶水流域,大致包括今天的秩堂(含小田)、高陇(含湘东)、八团、火田、腰陂、潞水、思聪、洣江等乡镇。这是广义的茶乡。早在五代时期,今秩堂乡毗塘村龙头境内的茶水左岸就建有龙王庙,当地人称之为茶江里庙。据此,茶江里庙周边地区的今高陇镇龙集、光泉两村及秩堂(含小田)乡,又合称茶乡。这是狭义的茶乡。因此,直到现在,像潞水镇这些地方的许多老人还称八团、火田、高陇(含湘东)、秩堂(含小田)为“茶乡”,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三八区”。在今秩堂(含小田)乡的合户村中和堂还能看到岳飞的题词石碑(文字为“墨庄”),碑文后的跋中有“茶乡”之名。另外,在狭义的茶乡地区,自古至民国期间,道士刊布的文书和口头文词中,均有“长沙府茶陵州茶江乡”的文字。这些都可以说是狭义的茶乡存在的证据。明洪武二年,今茶陵县分为西阳、睦亲、茶陵、衷鹄四个乡,其中的茶陵乡又简称茶乡。这是行*区划意义上的茶乡,这个“茶乡”大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八区(火田镇芙江以下属睦亲乡。睦亲乡又写作“睦乡”)一致。

在汉语词典中,“尾”原本指动物的尾巴,比喻事物的末端,或者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现在的潞水镇(潞水方言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于睦亲乡之永居里,至清代顺治十二年,改里为都,潞水镇(潞水方言区)又属睦亲乡的上十一都。道、佛两教的冥司文书以及民间安梁文书中,均有“长沙府茶陵州睦乡”这样的文字,“睦乡”即睦亲乡。在地理位置上,它属于广义的茶乡,而又与狭义的茶乡有一定的距离之隔:中间有腰陂、火田这两个地区,属于茶乡这个地区的边远地区,或者说,不是茶乡的主要部分,称之为“茶乡之尾”是比较合适的。这个说法也与《明一统志》的记载一致。这就是说,在文献资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茶乡之尾”指的完全有可能是潞水。

《湖南通志》载:“古迹曰陵墓,茶乡之墟,苍梧之野,古帝弓剑之所藏也。国家有大典,遣官祭告。”如果这个记载所说的“古帝弓剑之所藏也”的陵墓就是《明一统志》所载的古炎帝陵的话,这就暗示潞水的炎帝陵可能只是一处象征意义上的陵墓,就如同后世所说的衣冠冢。把这个推定与《酃县志》记载的资料联系起来看,这就有可能是:潞水和炎陵县两个炎帝陵安葬的是同一个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前者是一座衣冠冢,后者是一座实质意义上的陵墓。正因为前者是一座衣冠冢,所以它逐渐被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后人忽略,乃至遗忘了,祭祀渐少,乃至于无。因此,后世也就只祭炎帝陵而不礼祀这个衣冠冢了。

《茶陵州志》又载:“炎帝葬茶流传已久,自宋置酃县,炎陵在望也。”这个记载似乎又否定了上述推定,即所谓炎帝陵指的是鹿原坡的炎帝陵墓。罗苹注《路史》时更是言之凿凿的说:“今陵山尚存二百余坟,盖妃后亲宗子属在焉。”如果排除前面的推定,这样的记载就更使人难得其详了。

《宋史·地理志》载:南宋绍定年间,茶陵县隶属湖南制置使衡州衡阳郡,境内分为西阳、睦亲、茶陵、衷鹄、康乐、霞阳、常平七个乡和永安、茶陵、霞阳、船厂四个镇。清代《衡州府志》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四年平定“黑风峒寇”罗世传之后,湖南安抚使曹彦约认为茶陵*辖区过大,地里辽远,难于管辖,建议增置郡邑,以便于控制。于是,这一年,析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个乡设置酃县,但酃县仍属茶陵*管辖。最早的《茶陵州志》修于明代嘉靖四年,《茶陵州志》记载的是“现时意义”上的炎帝陵而不是传说中的炎帝陵,即潞水的古炎帝陵,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说,两种县志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并不矛盾,前面这个推定仍然是有可能成立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地方的炎帝陵安葬的并非同一个人,两者可能同为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南迁湖南境内的后裔,他们都沿袭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而为各自分支的首领。

那么,断言潞水境内有炎帝陵及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后裔有何其它证据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如同问炎帝神农氏这些后裔的去向一样,实在是无从稽考的事情。远古杳杳,古迹湮灭,叩苍天无语,问大地无声,实在是一个不可能找出确凿证据的事情。我们只能从民间传说和民间风俗习惯中捕捉历史的踪迹,以期获知映证的信息及现在与过去相遇的吻合点。

据《湖南通志》记载,今潞水镇的农元村有个叫“神堂湾”的地方,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徙居在这里,并常常翻越露岭尝草采药。农元村与这个地名有关的村庄就是“神背”,在这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神农殿。这座神农殿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据当地老人解释,神背一名的由来有两说:一是从前村庄的主体部分在壇官庙之后,二是村庄的主体部分在神农殿之后。处于某一人一物后面,在潞水方言中就是“在某人某物的后背”。这种解释大约是可信的。尽管这个解释没有直接涉及到炎帝神农氏,但还是与此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内容后面再说),《湖南通志》记载的似乎是言之有信的。另外,与神背比邻的大台村有一个叫“神堂”的地方。但这个地名似乎是确有所指的一口水塘,据一些人解释,这口水塘大而且深,经年不竭,如有神助。按这个解释,神堂这个地方似乎与神堂湾及炎帝神农氏无关了。

今农元村的大陇组(即所谓“大陇坳上”)与神背比邻。相传炎帝神农氏经常在这里采药,也在这里传授农耕技术,还在这里发明了米筛这种粮食加工工具。当地百姓感恩不尽,便把炎帝神农氏发明米筛的事迹刻在潞溪岸边一个深潭的岩壁上。这个潭就叫米筛潭。至今,米筛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又有传说,炎帝神农氏教授农耕技术的地方就在现在的神背,百姓们为感谢炎帝神农氏的这份恩情,就把这里叫做“神背”。

事实上,神堂、神背、大陇这三个地方彼此紧邻,是一个相连一体的区域。《湖南通志》所说的神堂湾,大概是指这个区域。

在潞水清水方言区的龙溪村有一个叫“药塘”的地方。药塘指的是一口水塘,相传炎帝神农氏常在这里洗药,因此就叫“药塘”。这个地名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明末清初的一个儒生以方言中的同音字“郁”代替“药”字,将它改名为“郁塘”,但是,在方言中,这个地方地名的读音仍然与“药塘”一致。

潞水镇的狮子岩,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狮毛犬晚年休养的地方。至于天子山(即天堂山)上的天子坑遗址,则前面已经讲到,这里不再重复。这些遗址遗迹可以看作是炎帝神农氏曾经在潞水活动乃至生活过的痕迹。

与潞水的腰陂镇,有一个地方叫太子坑,潞水方言称之为“坛子坑”。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太子安葬处。另外,露岭南侧的虎锯镇茶涧兔子冲,还有一个叫太子坟的土堆。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太子炎居在这里打猎,无意之中,从兔子受伤自救的举动中发现了一种金创药。为了找到这种金创药,炎居冻饿而死。死后,蚂蚁衔土为坟,所以称之为“太子坟”,又叫“蚂蚁坟”、“天子坟”。这些可以说是炎帝神农氏在露岭周边地区活动的遗迹。如果把视线再放宽一点的话,在古茶陵(包括今炎陵县)的其它地区,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遗址遗迹以及传说。

下面要讲述的可能是古茶陵这个大背景下,为古茶陵地区所共有的现象。

一是境内的药农,虽然师承关系不同,执有的仪轨和禁忌不同,但有两点似乎是相同的:近乎咒语而颇有神秘意味的封山、禁山或藏山的默念口诀中提到的历代本草祖师中,必有“神农”的名讳;采药时讳称镰刀、锄头这两种工具,而把前者称为“鹰”,后者称为“鹿”(或“雷公”),并且特别忌讳有亵渎它们的言行。这似乎与传说中作为医药文化开山鼻祖的炎帝神农氏有鹰、鹿两位母亲有关联。

二是境内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盛行一种叫“踩田”的古老耕作技术,即在禾苗下田扎稳了根将要长出侧根的时候,人一手拄棍,一手配合身体协调摆动,双脚交替在禾苗根部附近来回划动,目的是划断侧根,好让主根深入泥土吸收养分(也有改为弯腰,用双手划动的,潞水方言称之为“抓田”)。据说,这种耕作技术最初是迁葬炎帝神农氏时无意“发明”的:抬灵柩的人被允许直接从禾田间路过,踩塌过的禾苗不仅没有死去,相反,长势良好,结实较多。后来,人们受到启示,就发明了“踩田”、“抓田”技术。还有一种叫做“薰草皮”的农耕技术,就是将草连同泥土挖来,经火薰烧后作为肥料入田。这被认为是炎帝神农氏引导原始先民烧畲垦荒的遗留。三是境内有“吃新”的习俗。茶陵地区的仪式是第一碗饭敬神灵,以感谢神灵赐予五谷种子。这样的神灵实际上就是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炎陵县地区的仪式是第一碗饭盛给狗吃。传说,最初的几粒水稻种子是炎帝神农氏的狮毛犬无意从天宫带来的。这个仪式有不忘狮毛犬给人间带来稻谷种子的感恩意义。四是境内迄止民国时期为止,民间为禳灾祛疫而举办的“做盂兰”,衣匠的众多纸扎中必有炎帝神农氏的纸扎神像,形象是头顶双角,手执禾蕙,名字就叫“神农皇帝制米谷”。

上述仪轨和农耕技术,以及民间习俗,都可以认为是古茶陵地区为纪念作为医药文化、农耕文化祖先的炎帝神农氏而保留下来的遗俗。我们还可以找到反映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曾经在古茶陵地区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活的文化意义上的遗存。

考察炎陵县和潞水镇的民间传说,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个地方都流传着一个“井水变酒卖”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地点不同,主人公却都是先穷后富再穷的酒家,并且都有贪心的特点,他们的姓名、性别不同,但炎帝神农氏这个主角相同,故事情节也大同小异,但又有彼此移接的痕迹。这个传说似乎也可以映证炎帝神农氏的活动轨迹。

最有意思的一个文化遗存就是古茶陵地区和安仁地区的壇官和壇官庙。茶陵人称它们为“石公老爷”、“石公老爷庙”。在民间,壇官是一种凶恶而且好作祟的神灵。一般的,田间地头,或者山间溪头,有一棵高大的樟树,树下有一块大而且有点恐怖的石头,前面有焚香的痕迹,或者还有矮小的房子,这就是壇官庙。关于壇官使恶作祟害人的传闻,从古到今,在潞水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多得无法统计。古茶陵和安仁地区多壇官庙,这在湖南乃至我国南方地区似乎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据传说,壇官就是安葬炎帝神农氏时守灵护丧的大小护坛人员。当初,安葬炎帝神农氏后,天帝把护丧有功的人员一一分封为各路神仙,惟独忘了封赏大小护坛人员。问题反映出来以后,天帝没办法再给他们什么封赏了,只好无可奈何的叫他们“随遇而安”,自己随意找个地方去当快活神仙。但这些人听错了:有人以为是到安仁去安身,有人以为是到有树的地方去安身。于是,在安仁和古茶陵地区的田间、地头、村庄、山间,有大樟树和大石头的地方,往往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壇官庙。这个颇有人性化的传说和神灵的存在,与炎帝神农氏首葬潞水不吉而改葬鹿原坡的传说,可以互为映证,更有近乎“信史”的意义。

赵世超先生说:“我个人只承认炎帝文化的南迁,不承认炎帝族和炎帝本人从陕西迁到河南,最后又迁到湖南,葬在湖南。”透过文献资料和遗址遗迹,以及民间风俗习惯和传说来探讨炎帝神农氏和潞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将这一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及其氏族部落的活动,置于南北文化交融史的大背景下的一次历史搜寻和梳理。炎帝神农氏和潞水有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及其氏族部落与中国古南方地区有什么关系?我们说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的氏族部落,这只是一个区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这个代表和载体表证和承载的是古老的华夏大地,南北区域文化交融发展的文化密码和信息。

最后说一句与本文无关的话:我个人不赞同炎帝神农氏这种说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0 0:04:00
1、《句》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2、《读冯道传》西山有薇,二子采之。二子竟死,薇不疗饥。匪恶周粟,食不下咽。君臣义重,彼苍者天。尔道何人,数主一身。有何颜面,冠冕缙绅。乔固诸贤,宁死道边。曹操不帝,清议凛然。3、《樵歌三首》之一上山斸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秋残日暮归来晚,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4、《樵歌三首》之二入城不识公与卿,行歌道上旁无人。衣衫褴褛鹑百结,与妻索笑妻生嗔,那知不是朱买臣。5、《樵歌三首》之三出坳筑着牧牛儿,白石凿凿蒙茸披。缪公无人宁戚死,独吹觱栗谁得知,不如采樵同路归。6、《短歌行》览镜摩挲,岁月蹉跎。道长命窄,忧虑如何。何以消除,非酒莫祛。醉来不见,醒复如初,跖跃锵锵,孔孟皇皇。何非何是,孰劣孰强。日出杲兮,月出皓兮。无风无雨,可以同携。人生朝露,保不及暮。青青累累,皆是坟墓。天机转深,转用劳心。不如坦荡,驱遗光阴。7、《招*酹翁宾旸》君之在世帝敕下,君之谢世帝敕回。*之为变性原返,气之为物情本开。於戏龙兮凤兮神气盛,噫嘻*兮归兮大块埃。身可朽名不可朽,骨可灰神不可灰。采石捉月李白非醉,耒阳避水子美非灾。长孙王吉命不夭,玉川老子诗不徘。新城罗隐在奇特,钱塘潘阆终崔嵬。阴兮魄兮曷往,阳兮魄兮曷来。君其归来,故交寥落更散漫。君来归来,帝城绚烂可徘徊。君其归来,东西南北不可去。君其归来,春秋霜露令人哀。花之明吾无与笑,叶之陨吾实若摧。晓猿啸吾闻泪堕,宵鹤立吾见心猜。玉泉其清可鉴,西湖其甘可杯。孤山暖梅香可嗅,花翁葬荐菊之隈。君其归来,可伴逋仙之梅,去此又奚之哉。8、《自*山还途中作》屈指还京十日程,每逢歇处问村名。春沙脉脉溪初涨,夜雨垂垂晓又晴。山下有人传虎出,店中炊饭见牛鸣。天涯行客无宁日,不及田家业在耕。9、《卜居》久欲谋归力不任,浮云踪迹谩巢林。功名未入屠龙手,贫贱常怀买鹤心。月下开门微雨过,楼头闻笛二更深。世间万事俱陈迹,空倚西风阅古今。10、《采莲曲》郎采莲,妾采莲,莲花开似妾初年。莲房结实妾生子,郎今采取应相怜,暖香虽断相牵连。11、《辞吊富沙梨山大王祠》梨山之阳兮有庙煌煌,州人祭享兮酾酒椎羊。王之未死兮守土此方,王之既死兮州人不志。建山之峭兮建水之长,建杭之粲兮建茗之香。州人祷福兮王锡吉禅,*之来歆兮灵旗央央。蛇虎遁伏兮松桂芬芳,梨花烨烨兮王之甘棠。自古诗人兮樵悴异常,王之爵位兮何啬于唐。12、《登荆南城楼》因为古荆州,翻成一段愁。孟嘉曾落帽,王粲此登楼。唐邓通襄路,沱潜并汉流。太平官府盛,昔日欠来游。13、《鄂州南楼》淳佑六年冬十月,我来独自上南楼。晓雾江山都江不见,雾收日出城东头。照见汉阳树,照见鹦鹉洲。浪涛江汉出眠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大船如龙卷寒碧,小船如叶飞洪沟。费袆霞佩跨*鹤,洞宾玉笛横清秋。穴寥突兀不可状,开阖风雨晴烟浮。空中一一都照见,照见今来古往丝粟无限愁。夜郎逐客心胆大,醉欲搥碎醒又休。此山此水长不老,英雄消尽山水留。何当大雪夜明月,摩挱老眼看九州。春风吹雪变红绿,牛羊被野边无忧。14、《寄题杭州广法善堂》淘清研朱画屋梁,*漆柏障连曲房。日晖月色不须照,了了自可窥毫芒。夕阴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帽郎。深山穷谷谩幽僻,喜得吴侬是药囊。15、《荆南别贾制书东归》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16、《君乘*》君乘共,臣乘青,二乘先后如流星。君乘*金漆照镜,臣乘青笔织作棂。道逢相揖失恭敬,君乃枢楼庄其形。世人多认车与拦,交通如此今犹馨。17、《谒岳王坟》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寻卖国欲中分。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18、《饮马长城窟》饮马长城窟,下见征人骨。长城窟虽深,见骨不见心。谁知征人心,怨杀秦至今。北边风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见青,七月霜便寒。古来无井饮,赍带粮尽乾。自从征人掘此窟,戍马饮之如飞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关。秦皇极是无道理,长城万里谁能比。19、《赤壁歌》赤壁山,赤壁水。江有蛟龙,野有蛇虺。天苍苍,云茫茫。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20、《次照晦岩韵》便骑老虎不须鞍,忍辱仙人出宰官。入内讲经千佛现,跏趺对御六龙寒。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乾。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21、《关山月》霜下月色白,沙飞月色*。征人此暴露,未有不辛伤。满野髑髅骨,依山鱼雁行。祁连与瀚海,惨淡更苍茫。22、《寄题梵才大士台州安隐堂》巢禽托静林,潜鱼恋深壑。岂不能自安,翔泳得所乐。达士远纷华,於兹守冲漠。堂前鸣松风,堂后馥花药。好鸟时一呼,澄明望寥廓。诗兴犹不忘,禅心讵云著。所以得自然,宁必万缘缚。未能与之游,怀幕徒有作。23、《荆江口望见君山》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作山看。24、《烂柯山》春风万古洞门开,尘世兴亡是几回。棋局至今无处觅,樵人于此遇仙来。飞梁横跨丹虹影,绝顶平铺白玉堆。天下纷纷无好着,斜阳下岭共徘徊。25、《思耕》江湖渐老身,山泽本来心。经济不敢问,耕耘犹可寻。一顷半顷许,三更二更深。亲朋相接近,鸡酒开尘襟。26、《送友人之鄂》湖海声名落缙绅,由江而鄂逆鳞鳞。烦君*鹤楼头看,天下英雄有几人。27、《送友人之淮》积得读书身,从教此道贫。逢秋为远客,知已是何人。天下方多事,西风至不仁。但于登眺处,杯酒莫辞频。28、《宿洞霄山中》入山时八月,岚气似深冬。岩洞生风雨,窠巢落桧松。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钟。警省非人世,今秋得异逢。29、《宿虎丘》到晚归不去,因而此宿休。云深千古寺,月冷一天秋。崖裂池如束,天虚塔欲浮。最宜初日上,高处看烟收。30、《题画兰》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31、《天高高》天高高兮色青青,夜沉沉兮星荧荧。不知余命何,所系兮何星。32、《吴江三高祠堂》吾拜三高堂,三高在何许。竿炉上苍苔,破屋落吕雨。石泐水弹痕,地洞龙潜处。清*汗漫游,芳名垂万古。33、《喜静》素来嫌僻静,今渐与相安。师友凋零尽,年时出处难。春风双屐暖,夜雨一灯寒。洙泗曾颜辈,何曾作好官。34、《余杭道上》五年兹路上,频往又频还。岁月孤松老,风霜苦竹班。溪流天目水,云出洞霄山。马上因閒眺,蜉蝣宇宙间。35、《再登南楼》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36、《赠英公大师》玉殿承恩四十年,水云心已悟南禅。李斯篆字功何妙,贾岛诗章学太玄,筇在机嗟无虎斗,钵腥长笑有龙眠。闻令未老休慵堕,剩把书踪石上镌。37、《病后》渐懒说功名,修真喜道经。凄凉秋听雨,空阔夜观星。有病色先见,无心梦最灵。阶前风叶响,还又感飘零。38、《采桑曲》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39、《归去好》归去岂不好,平田带浅林。春猿鸣雪涧,晴日上云岑。世久无鸣犊,时当学展禽。吾生今老矣,梁父岂能吟。40、《虎丘尹和靖书院示开讲》和靖书堂八面开,新分半席在山隈。若无人听都归去,传语生公借石来。41、《晚春即事》轻寒时节牡丹开,叶底青青又风梅。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莺燕不曾来。42、《吴江太湖龙王殿》吾谒龙王殿,龙王在何许。太湖三万顷,水族龙为主。离离明月宫,渺渺寒烟渚。天下有旱蝗,吾亦能行雨。43、《为九华王此山赋宁石》我谓此山天作石,石不是石人不识。千年野鹤独见君,石上采芝石上吃。44、《繁昌江边风两獭祭鱼人立而拜》寒食清明在客途,片帆飘泊老无庐。松楸方念无人扫,忽见江边獭祭鱼。45、《余杭界早发》早发促程期,篮舆带月低。山中如白书,斗下渡清溪。群动霜初薄,四邻鸡未啼。惟闻兵递舖,星急过淮西。注郑起,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生父。郑起,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透堡岭兜人。起少试礼部,不第,遂弃举子业,潜心穷理尽性之学,束躬修行。南宋嘉定十三年(年)出游临安(杭州),朝中辅*大臣慕起名,荐其为官,起耻恩出私门而婉辞不就。代表作品《菊山清隽集》。淳佑四年(年),同太学诸生上奏朝廷,言“丞相史嵩之奸臣状”,又上书建言“水火灾”,俱不报。淳佑七年中年迁居西湖长桥,题“水南半隐”于庐额。后又迁吴门(江苏),学行日著。淮左浙右名门争相延请。起在诸暨、萧山主持教学,又主“和静”、“安定”二个书院。后平江府尹聘其为三高堂长。无锡县令请其到县学讲课,学者称为“道学君子”。起为人方直严毅,与公卿大夫交往,言不及利,语不阿媚。居家不蓄银器,不喜欢图画、古董,唯世藏古今书数千卷。对《易经》研究造诣甚深,欲毁旧太极无极说,别作太极书。景定三年(年)未竟而卒,享寿64岁。一生著述有《易注》、《深衣书》、《倦游稿》、《菊山清隽集》、《易六十卦》等。附一:《世界郑氏总谱》寻根问祖绝好帮手,宗亲联谊送礼佳品,传家珍藏郑氏宝典!欢迎购买收藏,郑氏宗亲购买可优惠,欢迎您的垂询!

郑氏总谱树丰碑,四海同心族众归。继往开来光祖业,群贤修史笔生辉。

三年磨剑谱终成,付梓面世慰宗亲。在世界各地郑氏知名宗彦、宗长、宗亲的支持和关心下,《世界郑氏总谱》首卷终于戊戌年底成稿,并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郑氏家族中千百年来的一大喜事。

《世界郑氏总谱》首卷公开发行定价元/本,郑氏宗亲内部发行实行优惠价,欢迎垂询!修谱成功之际我们要深深感谢总谱的几位编委,他们均为古稀之年,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历经3年艰辛,10易其稿,赴10省多县市调查、访问,并实地了解郑氏文化。他们不畏劳苦、夜以继日,终于编成洋洋百万字著作——《世界郑氏总谱》。

《世界郑氏总谱》珍藏无价,是郑氏宗亲寻根问祖的绝好帮手,更是郑氏宗亲联谊的送礼佳品,也是传家珍藏的郑氏宝典!

欢迎您购买收藏!

中国东盟郑氏商会

南宁荥阳郑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联系人:

郑华强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创会秘书长

手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郑起诗词45首选登郑起乃宋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