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胡骥新疆笔记
TUhjnbcbe - 2021/3/15 13:47:00
主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年第期总第期

1

不知不觉在边疆生活三十多年了。近日从天山南坡和硕特蒙古的玛尼堆旁,突然想到在即将离边东归之时,这些年来边地生活到底在精神世界留下了什么?

也许是天山南北广茅无垠的大漠戈壁,也许是博格达峰终年的皑皑白雪;也许是塔里木河两岸那延绵千里的胡杨林,也许是伊犁河岸那万花绽放的青青草原,也许是巴音布鲁克草原那九曲十八湾的天鹅湖;也许是大机关数十年昼夜爬格子的苦行僧生活,也许是叶城到阿里国道上那漫长的缺氧穿行;也许是13个世居民族灿烂绚丽的文化,也许是多公里边防线上日夜为祖国站岗放哨的边防战士。

忘不了,三十多年前一个满脸稚气的毛头小伙子从*土高原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城,学校毕业后走向了塞外江南的伊犁河畔。从此,为了逐梦,开始在天山南北奔波。

在那金子般的青春岁月里,草原深处、大漠戈壁、巍峨昆仑,在千里边防线上追梦,岁月洗白了一套又一套*装,额头上爬上了青春远去的皱纹,然神情是坚毅的,目光是深遂的,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对理想和梦的追求,写在了那一个又一个灯火不灭的夜晚,写在了那一个又一个喷薄而出的朝阳。在这些戍边的岁月里,既有像神话一样的美丽故事,也有刀光剑影下的思索。从只知道每天吃饭,想到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到人不能只为自己一个人活着,人还是要为社会为大众为国家为民族活着。于是,从个人的颠沛流离、苦涩泪水,到为边防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时常交替思索、时常交替产生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三十多年的边地生活,到底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留下了对祖国边防的忠诚和热爱,留下了对各民族人民的真挚感情,留下了对*壮美河山的无限眷恋。尽管有时低迷颓废,有时平淡如水,但一想到为祖国边疆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和才智,心中就会产生由衷的喜悦和欣慰。祖国西部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有自己的贡献,这也许就是三十多年来边地生活最主要的价值。如果我也像虔诚牧民一样,往玛尼堆上垒石块,洒五彩谷米,心理念叨和乞求的也就是边疆的安全稳定,个人的幸福平安,这也是我们即将离边时最大的心愿。

2

在*,我除了对维吾尔族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歌舞传统钟情外,对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其它少数民族亦兴趣很大,研究亦多,收获颇丰。

年秋至夏,我有幸在巴音郭楞工作,近三年时间走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焉耆、博湖、和静、和硕北四县,近距离全方位体验了回族、蒙古族的优美历史文化。在*呆了这么多年,竟很少有被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生活所打动。印象最深的是在焉耆县听老声的回族花儿。回族花儿的海洋应该在青海、甘肃和宁夏,但我无那里生活的经历,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当第一次听盒带花儿,就被西北花儿王子马俊、张秀葆那独特的嗓音所吸引,深深感到委婉、动听、悦耳、有味。以后也断断续续听了一些花儿,但真正让花儿走进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动并产生强烈共鸣的还是年在焉耆人武部蹲点时被县文工队资深老花儿所感动,凄婉、深情、悠扬,渗入人的灵*,任何歌舞都是少数民族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所表现,青海花儿亦是。还是在巴音乐郭楞,年在和静县、和硕县,有两至三次在蒙古包里欣赏蒙古族歌舞。虽然以前在北疆的博尔塔拉也断断续续观赏过蒙古族的一些歌舞,但真正走入蒙古人生活场景,近距离体验蒙古人生活图腾当属在和硕县的天山深处牧场。想不到,这个当年马兰人在此研制核武器的地方,竟真的深入到天山深处,深入到和硕特蒙古人生活的牧场。我们乘车行走在弯曲的山道,窗外不时闪烁过玛尼堆、敖包,深入到天山腹地,有那么多的河流,那么多的树木,那么多的牛羊,那么多信奉喇嘛教的牧民。在那个宏大的寺庙里,在当地头人的带领下,我们在寺院几个主要的经堂进行了参观、礼拜,大喇嘛赐给了我们蓝色的哈达,敬上了马奶酒,浓郁的酥油灯、酥油茶、马奶酒、蒙古包、马头琴,牧人的歌声、舞蹈,还不到一半的行程就醉了。有歌曲叫“醉倒在蒙古包。”这大概是第一次的体验。

除此以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体验到什么呢?想起来了,在昭苏草原某边防团的哈萨克牧民毡房里,喝奶茶、唱牧歌、酗白酒、吃羊肉,毡房内热气腾腾,毡房外月色胶白,天寒地冻。那是我30岁左右在伊犁河谷体验蒙古人、哈萨克人生活的场景。

年初夏,我先后两次到天空防区的塔都鲁沟边防站蹲点调研。这里是中巴边境线的重要通道,近现代*重要的外逃人员大多经过这个通道前往巴基斯坦,取道印度,然后到世界各地。此地塔吉克族人生活在*最南端,也是在塔什库尔干地区的主要居民。我们在边防站附近的村庄进行了走访,以鹰和鹰笛著称的塔吉克人,高原生活的红脸蛋,穹庐一样的大房子,屋当中的生铁炉子。牧民对我们的到来像看外星人一样,烹熟的羊肉只看我们吃,他们没有蒙古人、哈萨克人那样的豪爽,更多的是拘谨,但在空旷、高远的通道大山里,他们祖祖辈辈在此放牧生活,他们和*境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一样,远离现代文明,极为简单的生活方式,极为纯仆的待人方式……

想不到,还没有真正用心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就可能要离开*了。当再过上多少年,有人问我,“你在*生活了那么多年,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有哪些铭心刻骨的东西?”我怎样回答呢?大概就要从玛尼堆上的美丽传说说起……

作者简介

胡骥,陕西子洲县人,大学文化,长期在*部队工作。好文学和地域历史文化,有部分散文在*内外报刊发表。

本期责编:高彩梅配图:网络编审:*建明

投稿邮箱:bdr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胡骥新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