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公共收听静园ldquo保住rdqu
TUhjnbcbe - 2021/3/31 20:51:00

编者按:

7月24日,燕京学堂新选址方案通过之后,有读者激动地给北窗留言:“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给你们一支笔,就能撬动一个项目。”这话不是对一家自媒体而说,说的是在“保卫静园”一役中努力频出的北大学生、老师、校友、媒体和其他各界社会人士。

然而这些在“抗争”中并非牢牢拧作一团的质疑者,此时有的进入了“心事已了,可以庆祝”的阶段,有的也抛出了各式各样的新的担忧。静园保住了,然后呢?

雪梨的这篇文章,着眼点既在静园,又不在静园——“这场将近三个月的热议已超越了静园或燕京学堂本身,实是一场如何参与公共讨论的宝贵训练”,山川虽已远,星辰将可期?

文|雪梨

7月24日,北大**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燕京学堂新选址方案。这个消息几乎是第一时间传了出来,随后在北大新闻网上得到了证实:静园六院不会用作燕京学堂的学生宿舍。

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聚集的“抗议宗”们欢声一片:静园保住了!

事实上,选址极有可能改变的传闻在此前一周内不绝于耳,连学校保安都相当肯定地谈论这一消息。但没有得到最终确定之前,师生们始终不敢放松绷紧的弦,害怕这不过是主事方放出来试探“民意”的风声。幸好,静园的确“保住”了。

7月25日,北大*办校办和燕京学堂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建设进展情况的说明》(下称《进展说明》)显示出了几个方面的调整或发展:“中国学”学科具体化出了5个研究方向,项目学习年限延长为一至三年,学堂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学堂与各院系确定了对接方式。

这个“阶段性胜利”引发了一部分质疑方师生的狂喜和另一部分的忧虑,还有一些师生校友则迅速对《进展说明》进行了追问。

千龙网的一篇评论指称“燕京学堂不选址静园避重就轻”,实际是一种“分化”的策略,是拒绝讨论是否有必要建设“燕京学堂”的大问题(千龙网,7月25日)。不过,早在7月初,部分质疑方师生就开始担忧一些微小的“胜利”可能引发质疑方的大幅退散,从而无力推动真正的改变。当时的忧虑在于7月9日咨询沟通会是否会成为一次情绪“泄洪”,从而导致力量削弱,不了了之。不过紧接着出现的人民日报报道曲折、“假校友”及其他水*事件、“血统论”文章和7月14日教师代表座谈会失实报道等重重风波反复激起集体愤怒,令这种忧虑落空,甚至许多中立派也因而对学堂“路人转黑”。

但是,这种对“分化”的忧虑,在学堂改变选址以后,可能终于要实现了。

年7月28日搜索“燕京学堂”,出现个相关结果

概述:意见分化

许多“抗议宗”一直意识到:诸多反对意见之间是存在极大的分歧的。

“静园小组”在6月20日发布的调查报告粗略地勾勒了这种意见分化:受访者中反对静园选址的高达88.55%,而反对燕京学堂项目的比例是46.5%。即便考虑到问卷设计可能具有的倾向性和填写问卷者的本来意见倾向,这两个数字的巨大落差仍然有效地表明:至少一半的“反方队友”可能在学堂改变选址后便心满意足。

静园选址问题不仅是质疑方的最强音,也是引发这番持续近三个月的强烈质疑的导火索。

燕京学堂筹备组曾就这个最“形而下”的问题先后发布两则公告,先是澄清“误解”(5月10日),再是改变方案(6月5日),直至7月24日决定改变学堂宿舍选址。关于静园选址问题的阐述也有诸多层面:文物修缮和再利用问题,是可以从法律法规上追索的;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可以在技术上论证的;文物保护紫线概念、“空间——意蕴”观念、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宿舍建设资源分配,是可以从学理上讨论的;甚至有网友敏锐地指出,对静园这片核心空间的定位和利用,标记出学校的未来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而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失去静园”的愤怒和伤心,即便被反质疑为“情怀、感性”,却是最为朴素和最为强大的情感,也是决策中曾被忽视、后来却不得不正视乃至重视的因素。

几乎与静园选址问题同时产生的一项质疑,在于决策的合法性。

这种质疑从“为什么我们没有参与改造静园的决议”延伸到“为什么我们没有参与燕京学堂项目的决议”,在师生校友中引起广泛共鸣,并逐渐引起更大范围的舆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收听静园ldquo保住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