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静乐县历史沿革
TUhjnbcbe - 2021/4/22 21:16:00

续:

静乐县历史沿革(二)

年(民国7年)根据省署颁布《农编制现行条例》,全县划分为三个行*区,即:城关为一区(以城关为中心包括东碾河流域,东山至牛尾庄地区以及峰岭山以北的河东地区和石炭井沟、下静遊以北至管涔山以南的河西地区);娄烦为二区(以娄烦为中心包括老马沟以南的河东地区,红崖、井子村、任家沟以南的河西地区即天池川、米峪镇川、细米沟川一带);杜家村为三区(以杜家村为中心,包括碾河川以北、汾河川以东的河东地区,即北门、东镇、刁儿沟、宁化、东寨、分水岭、西岭、东马坊、辉顺沟、唐井寺、小岭上、堂尔上、娑婆、安社一带),辖个自然村编为68个村。全境区域面积仍约平方公里。

民国期间静乐属雁门道,年(民国19年)裁道直属省管为三等县。清末民初,城内人口增加,旧城垣也完全失去刀矛作战时代的*事防御作用,于是居民突破城垣不断向北门、东门和南门外扩展,城池在原轮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抗日战争(年9月18日—年)开始后,静乐属山西省第二战区第二行*公署;年(民国26年)10月,晋西北临时省委组建后,不久,静乐组建了中共静乐县委,同时根据*组织需求,成立*的区委会,配备*的干部,并在原三个区划的基础上,增设了从原一区靠汾河以西至岚县——西马坊地区为四区(以西马坊为中心,包括管涔山大石洞之下、王端庄之上的河西地区),同时将三区的东马坊、东寨及分水岭地区划归宁武,底堰、安社和一区的牛尾庄以东地区划入忻县管辖;到年冬,静乐改称中共静乐中心县委,领导忻县、崞县二县同蒲铁路以西地区及宁武、静乐四个县的*组织;再到年1月初,静乐改称静乐地委,辖区不变。同年,华国锋同志曾两次来静乐视察。

年2月,成立静乐区办事处,辖静乐、宁武、忻县(路西)、崞县(路西)、阳曲(路西)等县,故又称“五县办事处”;6月,增辖岚县;同时,静乐县抗日民主*府将行*区划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四个区划分为八个区。

年8月20日夜,八路*总部为了粉碎日寇围困敌后*民的“囚笼*策”,进一步鼓舞全国*民的抗战斗志和坚强信念,在华北地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驻防于晋西北地区的师旅团和4团的任务是:于大战的当夜攻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康家会据点,由于我*民策反伪*成功,在20日20时打响了大战的第一枪,提前战胜据点,成为百团大战首战地。

年9月6日,晋西北行*公署决定将静乐县分成静乐、静宁两个县。静乐县辖康家会一区和城关四区(东川、东碾河以南一带,县城及王端庄村以下的汾河两岸地区)、娄烦二区(下石家庄以北的河东、河西地区及大夫庄以下地区)、丰润五区(东大树、王端庄以南,峰岭山、石炭井沟以北地区)、天池店六区(柳树岩山及大娄子以南至上雁门的汾河川和天池川)、米峪镇八区(西南两川、细米沟一带)。年8月,岚县的二区(东村东,南北面的社科、毕家坡、史衬会一带地区)、岚六区(东村以西,王狮、普明以南,敦厚、赤坚岭以东地区)划归静乐县并一个区。年,阳曲县的北小店西北两岭山上的(神堂沟、范家沟、海子湾、将*庄、郑家梁、石庄等)村庄又归入静乐县,归大编村时的龙家庄管辖(注:历史上北小店曾是静乐、阳曲两县交界点,村内有一门洞,门洞上街是静乐县,下街则是阳曲县。虽有一洞之隔,但上下两街民众的风俗、方言,都有明显的静、阳之别)。年冬,又将方山县城以北、赤坚岭以南、马坊以东的方一区划入静乐。期间,县委领导机构活动在三元村、大夫庄一带,归三专署、三地委领导;同年神堂沟等八个村又划归阳曲县。

静宁县始称县佐公署,后称静宁县,辖静乐三区(杜家村)、七区(堂尔上)及静一区(康家会)和静四区(城关)东碾河以北一带,汾河以东地区,宁武四区(迭台寺一带)、五区(后将宁四区撤销,并入宁五区,即东马坊、圪嵺一带)和崞县的五区(原四区官地部分村庄,于年7月重新划为轩岗铁路以南地区)组成,县委领导机构活动在拖水渠、梅洞沟及万华山地区,属晋绥三地委、三专署,年8月后归属六地委、六专署。与此同时,将静乐县的老坡地四区大部分(扶头会沟以北)地区划归宁武县管辖,一部分(王端庄沟以北,扶头会沟以南)地区划归岚县管辖。

年10月,撤销静乐区办事处,成立第三专署。同时,静乐地委改称晋绥三地委,由静乐县、静宁县、岚县、阳曲县(路西)、忻县(路西)、崞县(路西)组成,地委和专署机关活动在静乐县西川进善村、水峪、曹家掌、席岭村一带(即老二区范围),同时也活动在县北石寨子村一带(即老三区范围),年5月,余秋里即率领八团进驻管涔山地区,开展抗日战争,8月属晋西北行*公署第三专署后,11月在静乐县南峪村进行了队伍整编。

年底又改称中共静乐中心县委,领导阳曲县委;年10月(民国32年)晋西北行*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公署后随属。至年将康家会一区的下马城一带划归阳曲县领导,作为阳曲县**机关活动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年9月(民国34年)晋绥边区行*公署下设吕梁、雁门两专署,静乐南部娄烦一带属吕梁专署,北部地区属雁门专署。翌年撤销此两专署,全县属边区行署六专署。同年冬,晋绥六地委、六专署及*分区移驻静乐县城;同时中共静乐县委、县*府正式挂牌,召开万人大会,将日伪县长、汉奸卢清和枪决。年5月份,撤销静宁县,静乐、静宁两县合并,恢复了原静乐县的行*建制。原静宁县所辖的崞五区、宁四区、五区分别归崞县、宁武管辖,将静乐所辖的马头山、张家山、宁化、好水沟、赵家沟、上南沟、庙岭、长乙珍、干沟、南沟、中马坊、怀道、天王塔等村庄划归宁武县;岚县的岚二区、岚六区、方山县的方一区分别归岚县、方山县管辖。同时,原静乐四区也从宁武、岚县划入静乐,将原属静乐的潘家湾、吴家湾、接官亭以北地区划归宁武管辖;静乐一区下马城一带也由阳曲划出,一部复归静乐县;将郑家梁、石庄、将*庄、神堂沟、范家沟、海子湾、安家庄、北小店等村划归阳曲县管辖。同期将静七区、静八区撤销,分别将七区的娑婆地区划归一区(康家会),中庄、双路、泉庄、堂尔上以及五家庄至东镇以东地区划归三区(杜家村),八区(天池店)划归六区(马家庄)管辖,并将静乐所辖的东岔、赤泥泉、正沟、四家坪、山尖窊、长足上、福罗汉等村庄划归古交管辖。合并后的静乐县归忻县的六专署管辖,此时,晋绥边区行署决定:静乐为甲等县。年4月上旬,叶剑英及其随行人员20余人,路经静乐,在四区西河沟村午休;同年4月11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中央工作委员会)由晋绥*区工校教育长傅传作护送,于当日下午自岚县来到静乐,三纵队*治主任杨尚高及静乐县委负责人予以接待,并汇报了土改及其它工作情况,次日上午,刘少奇、朱德等一行沿汾河北行出境,进入宁武县。年6月属崞县中心县委;年2月(民国38年)撤销晋绥边区行*公署,属陕甘宁边区*府晋西北行署六专署。

(本文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静乐县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