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58)-*旅游景区景点-*国保古墓遗址
1、3A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喀什地区莎车县,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它最早是在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阿勒泰市.其年代上限可达青铜时代,下限晚至汉魏时期。石雕人像及墓葬群,全都分布在切木尔切克乡境内,以乡*府为中心,形成四条遗址分布线,即:北线,提依尔敏、科克舍木老克木齐、阿克托别、阔克托别古墓点;北偏西线,谢天尔德、海依那尔、喀腊希力克古墓点;西线,阿克希古墓点;西南线,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古墓地。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
3、阿图什市艾比甫艾洁木麻扎
艾比甫·艾洁木麻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村,距离阿图什市区30公里。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建筑物顶部用彩色琉璃砖装饰。琉璃砖是当地所造,规格和标准在当时都是一流的,色彩至今未褪,依然鲜亮,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琉璃制造工艺着很高价值。
4、博乐赛里木湖古墓群
该处古墓群位于*博乐市赛里木湖西边开阔的草原上,其地表为半荒漠草原植被,墓葬地表形式多样,保存完好,蔚为壮观。经文物勘探,大部分墓葬均呈南北向排列,约有50余座,墓葬地表封堆形制多样,有土墩墓、石堆墓、方形石围石碓墓、圆形单层石围墓、圆形双层石围石堆墓。还有一处有不规整的砾石堆积的呈“山”字形遗迹。方形石围石堆墓东西14.7米,南北14米,圆形石封堆直径9米,高0.3米。石堆墓均为河卵石和砾石堆积而成,封堆呈丘状。 据悉,*博乐市赛里木湖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价值,赛里木湖形成于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由于丝绸之路北道经过此湖,因此湖区文化遗存和底蕴丰厚,历史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
5、布尔津县阔科克古墓群
阔科克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阔拉克木尔村东北山区18公里,墓地主要由阔科克Ⅰ号、Ⅱ号、Ⅲ号、阔科克Ⅳ号墓地组成。墓葬分布面积平方米,相对集中,墓葬达座以上,墓葬形制包括石堆墓、石棺墓、石围墓、石圈墓,其中有2座石圈墓形制较为特殊,共分为内外三圈。墓地还发现石人2尊、鹿石8通,均保存完好,其中1尊石人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6、布尔津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
喀纳斯下湖口景区墓葬群由8处不可移动文物组成,由北向南依次是吐鲁克岩画、图瓦新村古墓群、鸭泽湖III号墓地、鸭泽湖II号墓地、鸭泽湖I号墓地、鸭泽湖岩画、神仙湾墓地、肯吐别克墓地。海流滩墓葬群由海流滩I号墓地、海流滩Ⅱ号墓地组成。
7、哈密市焉不拉克古墓群
焉不拉克古墓群是*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墓地表面为沙砾层,第二层为饶乱层,墓地开口多在第二层下。有竖穴二层台墓,竖穴土坑墓,有单人葬,多人葬,据墓葬形制,叠压打破关系,墓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大约相当于西周早,中期,上溯可能到商晚期,中期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晚期可能相当于春秋中晚期。焉不拉克古墓地出土的铁器在我国是较早的,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五堡古墓地相距30多公里,年代相差年左右,文化特征上也有较大的联系,这些都为研究*东部青铜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线索。
8、哈密五堡墓群
五堡墓群位于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多年,是个面积约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座。
9、和静县察吾乎古墓群(青铜时代至春秋.国五)
察吾乎古墓群位于和静县,"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是*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宏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除3号墓地为东汉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至公元前年,墓葬的形制、出土遗物及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已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
10、霍城县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依阿力麻里故城遗址,占地22亩,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古代砖木结构建筑。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陵墓坐西朝东,墓室南北长度为10.7米,东西长度为15米,墓室方形建筑体的高度7.9米,墓室拱顶高度为5.45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顶部为穹庐形,无立柱横梁,室内有暗梯可登临其顶;正面墙壁用紫、白、蓝三色硫璃砖镶成各种美术图案,精致华丽,装饰面积为85平方米。
11、喀什阿巴和加麻札(香妃墓)
阿巴和加麻札在国保名录里叫“阿巴和加麻札(墓)”,但在喀什的国保牌上却写成“阿巴克霍加麻札”,而历史书中的“大小和卓木叛乱”的“和卓木”与“和加”“霍加”为共意,就是依据音译而翻译出的汉字不同,它是“圣裔”的意思。真是有点云里雾里,剪不断,理还乱。这里是“和加”家族墓,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二代阿巴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权,统治了喀什、库车、吐鲁番等6地,成为17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因其名声隆显,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家族墓。这一片区域里,葬有5代72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香妃”,故此地亦称“香妃墓”。
12、库车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亦称默拉纳和卓墓,年代是明代,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匾额,上书“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
13、库车友谊路墓群
墓葬位于库车县墓葬系在原戈壁沙砾层上下挖而成。发现的砖室墓,数量较多,规格高,分布密集,表明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墓群可能有茔区的区划。从墓葬形制、布局并结合出土随葬品(陶器、五铢钱、铜带钩等)情况看,墓葬所反映的丧葬文化受汉晋时期中原汉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同时还有一些显著的地域特点。年考古发掘时,我们已提出,墓葬的葬者有可能是长期居住在龟兹地区的汉地吏民、屯戍*吏或河西豪族移民,抑或就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下的龟兹国贵族墓葬。
14、洛浦县山普拉古墓群(汉晋.国五)
山普拉古墓群“山普拉”老乡称做“沙依巴”,维吾尔语,即“河床、果园”之意。位于和田洛浦县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已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俱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山普拉"一词,学者多认为可能是古和田语而非维吾尔语。在墓葬群中还发现了公元4、5世纪的佛教遗址和现代墓葬,采集到墨书古和田文的残片。
15、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
扎滚鲁克墓地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多人数的家族丛葬干尸陈列室”。扎滚鲁克古墓葬是在昆仑山北麓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墓地出土的干尸是目前*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好的古墓之一。墓葬出土的两件木质乐器——箜篌,今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早年代的出土拨弦古乐器。中国内地的箜篌原型应来自*。
16、青河三道海子古墓
三道海子石构遗址群在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立和使用这些遗址的古代游牧王国是公元前9至前6世纪联系俄罗斯南西伯利亚、蒙古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北方山地草原地区游牧人群和文化的核心,是早期草原丝绸之路的积极开拓者,他们的文化影响跨越欧亚,他们留下的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17、若羌县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封存了至少0年历史。它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最难被解释的墓葬形式。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18、鄯善县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鄯善县,墓地主要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
19、疏附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11世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于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20、塔县吉尔赞喀勒,帕米尔高原·黑白石条古墓群
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谷的台地上,正在主持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研究员说,发掘队伍已在台地上认定了47处疑似遗迹,并对其中6座石堆墓葬进行了发掘。巫新华研究员说:“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这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墓葬遗址,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的文化遗存;在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既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竹篦(竹质的梳子)、丝绸,也有来自西方两河流域(今伊朗、伊拉克区域)的玻璃或玛瑙的料珠,证明了这片‘世界屋脊’所在的帕米尔高原至少在2年前就是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
21、吐鲁番阿斯塔娜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素有“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阿斯塔那旁边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
22、温泉县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
阿敦乔鲁遗址群位于温泉县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方圆7公里范围内,数十座形制相近、规模不等的石栅墓葬点缀在茵茵绿草间;查干乌苏山口处形制巨大的石堆建筑更展示了一个约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先人留下的“石头迷宫”。“阿敦乔鲁”是蒙古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这里的石头,据说是冰川时期的遗存,石棺及石栅所用石材,有的重约1吨,且均为片状,以当时人力、畜力,如何搬运就位,如何将不规则的巨石破解成片状,使用什么工具,令人费解。
23、温泉县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从其造型及石块的排列看,似一*事阵图,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从墓葬出土器具等看,时代特征比较明显,部分墓葬在*其他地区的石人石堆墓中颇为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民俗风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考古学家曾经对阿日夏特石人墓进行过发掘,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衣饰、兵器等,各种器物制作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24、伊宁县速檀歪思汗麻扎
速檀·歪思汗麻扎又名苏里唐·歪思汗麻扎,是一座古老的中国亭阁式建筑。位于阿布热勒山北坡下伊宁县麻扎乡。速檀是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君主”或“统治者”。“麻扎”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圣地”、“圣徒墓”。*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所说的“麻扎”,通常泛指坟墓。有些地方历史上的宗教名人或汗王的坟墓常被后人神化,成为具有宗教意义的麻扎和一方信教群众朝拜的圣地。速檀·歪思汗麻扎就是其中闻名遐迩的麻扎之一。
25、伊吾拜其尔墓地
拜其尔古墓群位于伊吾县城东是与甘肃河西走廊四坝文化有密切关联的墓葬群,拜其尔古墓群的分布面积较大,大约有三万多平方米。该墓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部分,共有古墓葬近百座。其墓形制有圆形石堆墓、圆形石围墓和石棺墓等三种,石棺皆以片石垒砌。曾出土一只青铜北山羊,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伊吾县博物馆。
26、巩留阿克塔木古墓群
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
27、巩留县伊力格代古墓群
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28、吐鲁番台藏塔
台藏塔位于吐鲁番市以东,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塔高20米,塔东面与北面均有佛教洞龛。西面塔壁中有洞,贯穿墙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毁。由于距高昌故城较近,又是高昌王国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时期佛教的兴盛。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