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揭秘部署在大山深处的一支神秘部队
TUhjnbcbe - 2021/7/4 16:19:00
白癜风病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知道修建天山公路有多艰辛吗?

导语

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担负了修建天山公路的任务。现在经常出现在重大抢险救灾现场的武警交通部队的前身就是这支英雄的部队。然而,你知道当年修建天山公路有多么艰辛吗?

天山公路地处天山中段,呈南北走势。北起石油城独山子,南至库车县城,因此又称独库公路。天山公路宛若一条游龙,盘桓在冰峰雪岭之间。它途经乌苏、尼勒克、新源、和静等县;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拉尔墩、铁力买提四个冰达坂(达坂:一般意为“可通过的山岭”;突厥语意为“山口”;维吾尔语意为“高山峡道”。);跨过奎屯河、喀什河、巩乃斯河、巴音郭楞河、库车河五条天山主要河流,纵穿我国著名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与天山东西走向的马伊线、乌巴线、伊乔线、伊若线、大喀线五条公路相接。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天山公路是横贯天山的第一条高山公路,是沟通南北疆的交通大动脉。它的兴建不仅在国防上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发展和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事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山公路是一条战备公路,全长.8公里,其中正线.9公里,隧道明线31.8公里,除铁力买提隧道明线22.3公里为四级公路,其余均为三级公路。设计技术标准为路基宽8.5米,路面宽6.5米,沥青路面厚度2.5厘米,新建桥涵荷载汽一20吨,拖一吨。投资为.2万元,昼夜通车量0辆。施工中采用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先全线粗通,后修整成型的方法推进工程形象进度。

开进天山

年6月,工程兵第四工区接受修建天山公路任务,投入兵力1.3万人开进*。8月,工程全线开工。年4月改为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继续承担天山公路的修建任务。

天山公路平均海拔高度超过米,被标明在终年积雪的“雪线”以上区域比比皆是。其穿越的4座冰达坂,海拔均在~米之间,年平均气温零下9摄氏度,最低为零下46摄氏度。达坂山势挺拔,雪崩和其他雪害频繁,仅在年,施工地段就发生雪崩次。每年5月份以前和10月份以后是大雪封山季节,积雪有时厚达7米多。全线每年平均可施工时间天。一年中适宜的施工时间不到半年。根据原设计要求,每年投入兵力2.6万人,实际每年投入兵力只有1.3万人。部队在高寒地区施工,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工程任务艰巨,在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是罕见的。在施工时间短,兵力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加快筑路步伐,筑路官兵抢晴天,战风雪,施工期间基本上不过什么节假日,并且每年推迟下山,提前上山。早至3月,厚厚的冰雪尚未消融,先头部队官兵就拉着帐篷,带上施工器材进山了。到11月冰雪已经完全覆盖天山后才下山。每年额外争取的施工时间折合劳动日14.6万个。

提前上山打前站的部队,常常受到风雪的围困。年4月,第12支队第大队先头部队2个连已经上山来到铁力买提冰达坂下开便道。因施工地域山高路陡,冰隔雪阻,机械车辆上不去,官兵们就徒手搬运,硬是把数十吨炸药、柴油、粮食、煤炭连同帐篷、行李扛到工地上。官兵们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铲冰雪,搭帐篷,支锅灶,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正当战士们顶着严寒施工时,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一连下了5天5夜,切断了连队同山下部队的联系。官兵们战风斗雪,继续施工。粮食不多了,就每天只喝两顿面糊;煤烧完了,就四处寻找骆驼刺代替,最后只好拆掉床板,劈柴取火做饭。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们顽强坚持了24天,打通雪路10多公里,导洞作业米,运送水泥、炸药吨。

天山多雪,无雪期只有两个多月。高耸入云的冰达坂上,终年积雪。年2月下旬,第大队转场施工,要翻越拉尔墩冰达坂。打前站的战士们到山下一看,以前修通的便道已被大雪吞噬得无影无踪。只见平地积雪两米多厚,深沟峡谷间的雪有多厚已无法测量。为了打通道路,团里调集了优秀的推土机手,集中十四台推土机,没日没夜地干,在雪窝里杀出了一条车道。可刚过了几台车,推土机手还没来得及下车喘口气,一阵狂风,路又被冰雪淹没了。4月11日下午,天晴风静。在新推通的道路上,车队才前进了几公里,突然间八九级的大风卷着高山上的积雪,劈头盖脸地压了过来。整个车队只好停止前进并被迫熄火放水。车队指挥员见风雪来势凶猛,立即命令队员弃车下山,这时已经有几名队员在驾驶室里冻得说不了话,下不了车,被大伙用大衣捂着背下山去。第三天,雪后初霁,多名官兵上山找车,只找到十几辆车,其他30多辆均被风雪埋没。战士们爬上小山般的雪堆,用长钢钎往下插寻,探到汽车后,再用推土机推开积雪,拖出汽车。从2月底至5月初,干部战士在雪窝里苦干了6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暴风雪,把施工的部队分11批送过了冰达坂。

战胜雪崩

10年中,第12支队刨冰挖雪累计多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雪堆成高1.5米、宽1.5米的墙,比万里长城还要长。

在部队施工的许多地段,都随时面临雪崩的危险。有一次,第12支队*委在工地上指挥施工时,雪崩突然发生了。山坡上积雪凌空而下,巨大的响声震得他神志恍惚,当他恢复意识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冲下山沟70多米,幸运的是他奇迹般从雪堆里毫发无损地爬了出来,沿着崩塌下的冲击面又爬了上来,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指挥部队开辟通道。中共十一大代表、被誉为雷锋式的好干部姚虎成,牺牲时正在为后续部队抢通“咽喉”地段的道路。年4月9日是个星期日,担任第大队1区队(营)副区队长的姚虎成心里想着冰达坂上几米厚的积雪封路,若不尽快抢通,将延误机械和部队上山。他放弃休息,主动带领2台推土机去清除路面上深达几米厚的积雪,正和2名战士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雪崩暴发了,2台推土机和他们3人被冲出50多米远处,压埋在深雪之中,经抢救2名战士脱险了,而年仅28岁的姚虎成却停止了呼吸。

姚虎成是基建工程兵的先进工作者,多次立功,带领部队善打硬仗。年春姚虎成担任排长时,部队在修筑天山公路中被一道山梁挡住了去路,他所在的排受命7天内劈开这道山梁,开出1条大拉槽,以便施工机械车辆通过。姚虎成立即率领全排投入紧张的战斗。要放炮炸开山梁,首先要在山体内掏一个20米深的炮洞。在直径不到1米的洞内打锤,人跪着,直不起腰,很累人。洞内缺氧,马灯不亮只冒烟,人呼吸困难。经过几天连续奋战,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施工速度降下来了。这时,姚虎成站了出来,他钻进洞里连续干,中午送饭进去吃,晚上还不出来。胳膊肿了,膝盖磨破,眼窝也陷下去,他几度晕倒在洞里,战士们把他架出洞外,风一吹,清醒过来他又钻了进去,一口气干了31个小时。战士们在他带动下也不分日夜连续干,结果7天的任务5天就完成了。就这样,姚虎成带领的部队每一次任务都是超额提前完成。可是,这一次雪崩却让他永远离开了他倾注了所有感情的部队,永远地留在了天山。

凶猛无情的雪崩没有吓退筑路官兵。年3月,第大队9连官兵来到哈希勒根冰达坂奉命执行修筑防雪走廊任务。从3月上旬到4月中旬,施工地段就发生了30多次大雪崩,严重地阻碍了防雪走廊的施工。连队干部战士反复计议,决定派人攀上山顶,用炸药排除雪崩。15名共产*员、班长和老战士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组成炸雪突击队,每人背上40多斤炸药,带着尼龙绳和钢钎,向冰达坂顶峰攀去。过了垭口,再往上就是平均六七十度的陡坡,徒手攀登也非常困难,官兵们背着炸药,每攀爬一步,都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快接近顶峰时,他们又一个接着一个爬上了一堵6米多高的冰壁。官兵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打眼、装炸药,随着十几声轰鸣,一场人造雪崩卷着几十万立方米的冰雪,顺从突击队员的意志滚下山去。官兵们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稳、挡、导综合的方法,在公路沿线设置了防雪台阶、防雪土丘、防雪挡墙。年9月,第团(年8月1日后,“大队”改成“团”)经过一年半的苦战,在姚虎成牺牲的冰达坂上建起了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防雪走廊。这条走廊全长米,高8.3米,廊内可同时并行两辆大型卡车,是天山公路的咽喉。建成后的第一个冬春,防雪走廊上方共发生大小塌方、雪崩余次,其中0立方米以上的塌方、雪崩就有几十次。发生雪崩时,铺天盖地的冰凌雪块顺着六七十度的冰坡咆哮而下,势如倒海,声如雷鸣,但防雪走廊仍像巨龙一样岿然不动。从此以后,过往人员和车辆再也不必惧怕无常的雪崩了。

开凿“飞线”路基

天山公路穿越深山和戈壁,起伏跌宕,逶迤盘旋,四次跃上海拔多米的达坂,60%的路基匍匐于崇山峻岭之间。天山公路有多公里是在悬崖峭壁上炸出来的,其中5公里多是直上直下的绝壁,有的甚至形成倒坡,顶端直插蓝天,下临奔腾湍急的山涧急流。公路的设计者来到这里无法测量,只能沿公路走向在图纸上标一条虚线,名日“飞线”。一条天山公路,“飞线”有9处之多。

基建工程兵第大队7连接受了在一段米的“飞线”上开凿路基的任务。连长杨晓海、指导员李善国带领部队来到绝壁旁,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凿石梯爬上去。连队*支部挑选出几名体力好的共产*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突击组,由干部带队,首战绝壁。战士邱少林身背风钻,腰缠小包炸药,从一个洪水冲积扇开始,沿着绝壁成45度角往上打眼,打一个眼,放一包炸药,崩出一个石坎,旁边打进一根钢钎做扶手。石级升到距地面米处,空压机坏了,一时难以修好,战士们只好抡起12磅的大锤,身子贴紧石壁,脚蹬石坎,一人扶钎,一人抡锤。就这样,他们硬从绝壁上凿出一道石梯。石梯打到绝壁中心,再在上面打进一根钢钎,系下保险绳,战士们悬空作业,沿水平方向打眼,爆破,从峭壁上掏出一条四五十厘米宽的石槽。在石槽外沿,每隔二三米再打下一根钢钎,拉上保险绳,挡上红柳枝。这样的栈道就是筑路战士们自己走的路。有一次两个战士往“飞线”上送午饭,不慎摔倒了,一筐馒头全掉进了深涧,全连没吃上午饭。

开出施工栈道仅仅是打通“飞线”的第一步。公路的形迹还产生在大爆破之后。为此要沿栈道向纵深打导洞,填装炸药。导洞高、宽都不足1米,深10多米、20米不等。洞内不通风,尘埃弥漫,严重缺氧,条件十分艰苦。风钻手要么跪下来,用双膝支撑风钻;要么躺下来,把风钻支在胸前往里打。战士们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爬着进去,倒爬着出来,抡锤打钎,排除石渣都要跪着、趴着进行。就这样,7连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在“飞线”上开凿出79条导洞,长米。

施工中,两年没有探家的指导员李善国的妻子来队探亲,住在山下留守处,李善国没有专门下山团聚,白天仍如往常一样带领战士们紧张施工。妻子来队的第8天,李善国和连长杨晓海及3名战士却被意外的山体坍塌夺去了生命。全连官兵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擦干眼泪,举起*旗,在连长指导员殉难的地方,举行了打通“飞线”的誓师大会,终于提前1个半月打出一条8米宽的路基,圆满完成了任务。电影《天山行》中的余海州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形就来自于英雄的7连。

打导洞困难,装炮也不容易。汽车上不去,成吨的炸药要人扛上去,回填用的*土也要靠人从山下背上去。为了打通这条“飞线”,7连背上去多吨炸药、车*土,装填了79个大炮。

当合上电闸,耳听震天动地的轰鸣,看到一座巨大的山头在他们手下倾倒,滚入峡谷,战士们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脸上才露出轻松的笑容。

开凿雪山隧道

在连通天山公路的千里战线上,第12支队还开凿了3条雪山隧道。这3条隧道是根据3座达坂的名字命名的。由北向南依次是哈希勒根隧道、玉希莫勒隧道、铁力买提隧道。这些蒙、维语言中的名字翻译成汉语,依次是“此路不通”“*羊岭”“不可逾越”。这3条隧道在我国公路当时建设史上占有“三最”的位置。哈希勒根隧道海拔3米,是当时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玉希莫勒隧道,施工中流沙渗水坍塌现象严重,是我国高山公路施工中遇到的地质情况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铁力买提隧道全长米,是当时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

年3月,打通哈希勒根隧道的施工开始了。第大队3连、11连分别在哈希勒根冰达坂的两侧,推开5米多深的积雪,相对掘进。高山上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白雪灼目,官兵很快脸皮发黑、发紫,随后成块剥落,嘴唇溃烂起泡,吃饭、洗脸疼痛难忍。强烈的高山雪地反应,使指战员们头痛恶心、胸闷气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山上吃水全靠化雪水供应,雪水吃后很多人闹肚子,加上雪水缺少人体必需的一些矿物质,还使官兵容易染病。由于交通困难,战士们很少吃上蔬菜,上山不到1个月,官兵们体重平均减轻了5公斤,40%的患上雪盲症,很多官兵指甲凹陷、脱发秃顶、睾丸疼痛、关节软化、腰部及坐骨神经发炎。官兵们在克服生活困难、战胜疾病的同时,夜以继日地开掘隧道。11连在掘进到80米的地段时,遇到永冻层热融坍塌,一天内塌方两三次,盆口粗的支撑木都被拦腰砸断。干部战士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连续施工整整一夜,终于克服了塌方。天亮后,很多官兵累倒在洞子里,有32名官兵无力站立,被担架抬回了帐篷。正在视察天山公路施工情况的乌鲁木齐*区司令员杨勇,亲自登上冰达坂来看望11连这个英雄集体。

为了保障战备需要,及施工期间的物资运输,哈希勒根隧道采用先半跨掘通,后扩挖另一半的办法,边扩挖边被覆,最后开挖排水沟和浇混凝土地坪。年10月,第大队经过一年半的艰苦施工最终完成了这条长米的高山隧道。

玉希莫勒隧道位于中天山阿吾拉勒山系北部,横穿阿苏萨依和克勒克两个分水岭。隧道全长5米,净宽7.5米,高6.7米,两边洞口高差78米,洞内呈人字型坡。隧道设洞门2座,大避车洞1个,小避车洞20个,混凝土路面米,中心排水沟米。隧道轴线两侧均为海拔3米以上的高峰,隧道从两峰之间的鞍部通过。隧道顶部地表大部分为残积、坡积、冲积的碎石、漂石覆盖。该地区经过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复杂,隧道层全部从石英岩中穿过,但岩层在多次强烈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软硬度极不一致,且风化十分严重。通过施工开挖发现,整个隧道围岩除通长米左右为块状风化石英岩外,其余均为粒状和碎屑状。隧道地域年降水量很大,冬季积雪厚,地下水丰富,补给来源充足,南北洞口均有每小时15~20立方米地下水昼夜不停地流出洞外,丰富的地下水促使岩层不断软化,造成隧道围岩极不稳定,增大了围岩的压力,加大了施工难度。

年3月,第大队奉命动工修建玉希莫勒隧道。为加快进度,确保安全,部队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填的方法施工。下导坑主要为运输、通风、通道创造条件;上导坑专供开挖、拱部扩大、拱围衬砌及通风之用。上下导坑间用漏斗孔漏入下导坑运出,此法在当时具有安全、作业面大的优点。施工不到半年,由于该隧道水文地质状况极差,施工中出现大范围塌方,隧道被迫停止施工。经过*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区研究,国务院、中央*委决定继续修建玉希莫勒隧道。年3月,第团恢复隧道施工,最终于年10月完工。

年,第大队承担了修建横穿海拔米的铁力买提冰达坂的隧道任务。这条隧道全长米,净宽7.5米,隧道海拔米。这里最高气温5摄氏度,最低零下30摄氏度。部队采用全断面台阶式开挖、全断面被覆的施工方法推进工程。年9月贯通,横向贯通误差38毫米,高程贯通误差7毫米,纵向误差3米,实际全长米。洞内建有避车洞、机械通风、照明等设施。宽大的隧道可并列通过两辆卡车,每小时最高交通量可达辆。年9月基本竣工。

精心组织指挥,科学施工,天山公路胜利竣工

在施工中,第12支队还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情况,大胆的设计和调整施工方案,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地节约资金。根据天山地区冰冻期长,施工期短的实际情况,选择时机,调整工序,统筹安排。冰冻期间,集中人力、机械开挖路基及完成其他土石方工程。7、8、9月施工的*金季节,就集中抓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和设想。在蒙古包河谷地带,原设计有一段连续弯道,要求在1公里地段内架设7座石拱桥。对此,他们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经报批后,将弯道改动,使该路段在只增设1个涵洞的前提下,减少了7座拱桥。这一合理修改节约资金多万元。为了使线路走向合理,路基稳定,在设计部门指导下,技术人员对线路北段三岔河至乔尔玛50多公里路段大胆改线,共缩短线路3公里,缩短隧道1米,缩短工期一年半,节省投资1多万元。

冬季,部队下山休整,第12支队针对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组织群众查原因,定措施,抓训练。年冬,部队查找出施工中存在路基夯实不够、浆砖基础超挖、路面选料配级不标准、砌筑工艺差等10项质量通病。原因是组织施工存在抢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的倾向,技术管理制度松弛,作风不严,技术力量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部队采取措施,想方设法消除病因。一是要求各级领导把工程质量放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各单位综合衡量考核的首位,克服对质量马虎、凑合、不在乎的思想;二是对质量通病逐项找出技术上的原因,定出技术措施;三是进行技术训练,使官兵掌握各工种的技术要求、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通过年年的冬训,逐渐提高了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增强了战士们的技术能力,处理施工的复杂的突发性问题的能力,逐步把部队建设成一支敢打能打硬仗的筑路突击队。

施工中,官兵们分散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担负不同的项目,因此部队领导注重从实际中探索进行规范化施工。年后,第12支队根据天山公路的施工条件,编制了路基、路面、隧道、防护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验收标准,制定了公路工程18个技术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和考核规定,为部队工程质量管理按规章操作开创了先例,保证了工程质量。

年8月,天山公路全线竣工。天山公路的建设从开工到竣工历时10年。10年问,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筑路官兵,在高高的雪山上,与死神为伴,以苦为乐,用血与汗创造了人间奇迹。部队累计完成土石方.6万立方米;路面.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公里、碎石路面公里、混凝土路面5.4公里;隧道3条、延长米;防雪走廊3处、延长米;桥梁67座、延长米;涵洞0道;防护、排水、防雪工程总量23.5万立方米;道班房30处,共3.6万平方米。

年9月经有关单位验收认定天山公路走向合理,线型顺直,路基稳定,路容整洁,路面平整,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指标达到国家三级公路标准,工程质量总评为优良。

年3月,为纪念修筑天山公路中英勇献身的指战员,*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府拨款8万余元,由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设计修建了天山公路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天山公路公里处群峰环抱、风景秀丽的喀什河畔的乔尔玛,碑座宽21.5米、碑高13.2米、底宽5米、顶宽2.4米,正面镌刻着“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18个大字,碑身背面有汉、维两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及为修筑独库公路献身的名官兵的名字。年9月纪念碑落成。

(图为天山公路纪念碑)

(图为纪念碑背面刻写的官员名字)

(图为修建天山公路旧照)

文献纪录片《激情燃烧的记忆—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摄制组指定用酒由广东华仁酒业有限公司友情赞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部署在大山深处的一支神秘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