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标本馆大楼
简介
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PE)位于北京香山脚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馆藏植物标本约余万号,包括8万号种子标本和7万号植物化石标本,涵盖了中国植物绝大多数种类以及国外部分种类。
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是亚洲最大规模的植物标本馆,是开展亚洲植物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的重要平台,不仅支撑了全球最大的植物专著《中国植物志》编研,而且是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重要保存中心,同时是一座壮丽的中国植物多样性保藏馆和中国近代植物学史的记忆载体。
标本馆一楼大厅
溯源
国家植物标本馆的前身是年成立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标本室和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两个标本室于年合并。
现状
目前,国家植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来自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种类多样性极高,覆盖了中国约80%的苔藓类、95%的石松类与蕨类、90%的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其中,馆藏的两万份模式标本极为珍贵。模式标本是指分类学者发表一个分类群新名称时所依据的标本,即一个植物学名的凭证,对于学名保持稳定意义重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年,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的资助下,我馆率先在全国建设植物标本信息数据库,如今推出三个在线数据库:普通标本数据库、模式标本数据库、种子标本数据库。目前全部数据在线共享,助力于科学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
标本保藏库
主要业务
植物多样性调查
标本收集和保藏
标本借阅与交换
植物鉴定与咨询
标本数字化建设
图像库维护与更新
APP“花伴侣”维护
科普宣传与培训
植物学者在观察标本
成果
自建馆以来,国家植物标本馆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科研任务,在全馆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鼓励和肯定: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年,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王文采、汤彦承等;
年,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秦仁昌;
年,中国植物志,钱崇澍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年,马先蒿属的一个新系统,钟补求;
年,中国植物志第36、37、38卷,俞德浚等;
年,中国菊科蓝刺头族、菜蓟族及菊苣族系统分类与区系,石铸;
年,中国兰科植物研究,陈心启等。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年,中国植物志第14、15卷,汪发缵等;
年,玄参科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钟补求等;
年,中国华南早期维管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徐仁等;
年,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应俊生等。
其他重要成果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傅立国等
中国高等植物,傅立国等
FloraofChina,洪德元、张宪春等
主要维护团队
名誉馆长:洪德元院士
现任馆长:孔宏智研究员
副馆长:金效华博士
标本保藏部:马欣堂(主管)班勤杜玉芬陈淑荣王忠涛杨学健
综合服务部:杨志荣(主管)傅连中金键全李爱莉李奕孙玖琼李泽鑫
图像库:李敏(主管)宣晶魏泽
主要科研人员
(排序不分先后)
王文采
院士
毛茛科、荨麻科、紫草科分类
洪德元
院士
桔梗科、芍药科分类
李振宇
研究员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
陈之端
研究员
生物地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张宪春
研究员
世界蕨类系统与分类
贾渝
研究员
中国苔藓植物分类
覃海宁
研究员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王宇飞
研究员
中国化石植物分类
朱相云
研究员
中国豆科分类、植物命名法规
陈又生
博士
亚洲菊科、堇菜科、槭树科分类
陈文俐
博士
中国禾本科分类
高天刚
博士
亚洲菊科分类
金效华
博士
亚洲兰科系统与分类
王强
博士
唇形科、桔梗科分类
王锦秀
博士
植物考据
向巧萍
博士
植物系统与进化
杨永
博士
裸子植物和樟科分类
姚轶锋
博士
植物演化、植被演替与环境演变
于胜祥
博士
凤仙花科系统与分类
张树仁
博士
亚洲莎草科分类
鲁丽敏
博士
生物地理与系统进化
刘冰
博士
中国植物区系、樟科分类
萨仁
博士
豆科分类
王庆华
博士
中国苔藓植物分类
卫然
博士
蕨类系统和生物地理学
杨健
博士
植被演替和环境演变
于宁宁
博士
中国苔藓植物分类
标本馆主要创建者
(按出生年份排序)
钱崇澍
~
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
中国第一位发表植物新种的学者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中国植物志》第一任主编(另一位共同主编为植物学家陈焕镛)
在国内最早讲授植物分类学和筹建植物标本室
任教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
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主编
胡先骕
~
江西新建人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中国植物学会第一任会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创建中国大学中第一个生物系
参与编写第一本大学植物学教材
与动物学家秉志一同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
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现中科院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刘慎谔
~
山东牟平人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
中国植物地理学开创者
~年在植物所任职
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科学委员会森林组副组长
创办西北植物调查所
组织考察西北、东北植被
与云南省*府合作采集植物标本
组建东北农学院植物调查所
提出红松阔叶混交林地区植被演替规律
对我国的沙漠治理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主编了多本东北植物学专著
秦仁昌
~
江苏武进人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开创者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标本室首任主任
庐山森林植物园首任园长
国际植物学会命名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学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秘书长
创建秦仁昌蕨类分类系统,轰动国际植物学界,获得荷印隆福氏生物学奖;修订后的蕨类系统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代表中央研究院出席第五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从欧洲的标本馆拍摄获得余张模式标本照片,对当时国内的植物分类学研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筹建庐山森林植物园丽江工作站
领导建设云南省金鸡纳和橡胶宜林地
率先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的第一本,为其他卷册的编写树立了典范
译介多部重要的植物学工具书
林镕
~
江苏丹阳人
中国真菌学研究先驱
著名的菊科分类专家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代理所长
《中国植物志》第二任主编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筹建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创办福建省研究院研究丛刊
收集整理了大量专类群的标本和文献资料
培养了许多分类学人才
陈邦杰
~
江苏镇江人
中国苔藓植物学奠基人
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江苏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举办苔藓植物进修班,对中国苔藓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开展全国苔藓植物考察工作
发表《苔与藓名称的考订和商榷》《中国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和地理分布的初步报告》等重要论文
专著《中国藓类植物属志》被认为是中国藓类植物学的经典
主编《中国藓类植物属志》并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开创了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的研究局面
俞德浚
~
北京人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
著名的园艺学家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植物分类学学会通讯会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植物园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植物志》第三任主编
具有十分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采集大量标本
主持建设和管理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
发表造园论著,促进我国植物园事业的发展
参加我国各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主编《中国植物志·蔷薇科卷》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徐仁
~
安徽芜湖人
中国古植物学的开拓者
国际微体化石研究先驱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主任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
国际孢粉学会理事
第13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副会长
发表《同型木进一步研究》重要论文,奠定其在国际古植物学界的声誉和威望
为国内矿产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绘著了我国第一部古植物景观图册《地质时期中国各主要地区植物景观》,该书被世界上许多大学选作教材
创建我国第一个孢粉学实验室,培养了中国首批孢粉学人才
王伏雄
~
浙江兰溪人
中国孢粉学奠基人
植物胚胎学家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兰花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筹建我国第一个植物形态研究室
领导和开展由全所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裸子植物系统发育”课题组工作
为我国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和生殖生物学的发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大力推动我国兰花产业的发展
担任《植物学报》《中国植物学报(英文版)》和《植物学集刊》主编
编写或译介了多本重要的孢粉学、形态解剖学专著
吴征镒
~
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植物区系学家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继承者
~年在植物所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组成员、机关*支部书记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中国植物志》第四任主编
主编《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大型地方
推动我国橡胶产业的重建发展
著有《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开创中国植物区系演化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培养了一批植物学人才,与弟子们合作发表《被子植物的一个“多系-多期-多域”新分类系统总览》《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等重要论著。
欢迎莅临
国家植物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