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品茶品人生
TUhjnbcbe - 2024/2/23 15:09:00
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HR求职招聘QQ群 http://b.niaojidi.com/news/85746.html
HR求职招聘QQ群 http://b.niaojidi.com/news/85746.html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01.从神农氏到陆羽、到儒、释、道,中国茶文化越发丰富。茶圣陆羽的《茶经》是茶的百科全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人的生活和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饮茶不单纯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心灵净化、精神寄托的载体。几千年来的饮茶习俗与文化的交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孕育出中国茶道精神。

神农尝百草,茶叶来解*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根据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即炎帝,历史上称之为“农之神”,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均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茶叶也不例外。

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林采集草药,并亲口尝试各种草药。有一次,神农氏尝到一种有*的植物,疼痛难忍,慌忙之中吃了一片叶子,想不到疼痛就没有了,这片叶子就是茶叶。后来神农氏尝遍百草,每次中*都是用茶来解*的。但是,有一次神农氏尝到了“断肠草”,这种草的*性非常强,神农氏因为来不及吃茶解*就去世了。可见,茶是多么的神奇。

茶圣陆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荼”字减去一横,变成了现在通用的“茶”字,从此“茶”就深入了中国人的心田。《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陆羽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茶经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则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陆羽《茶经》

中国的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内涵丰富。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所说的“道”,是指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相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02.品茶品人生,领悟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的内涵,感悟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智慧

中国人饮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学、伦理、道德等,在品茗中品味人生、参禅悟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茶山

中国人几千年的饮茶习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碰撞,凝聚和提炼出中国茶道精神,即“”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怡”是中国茶道的独特享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和”,是儒家、佛教、道教共通的哲学理念,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茶圣陆羽认为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风炉的制造材料是铁,从“金”;煮茶燃烧的是木炭,从“木”;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风炉放置在地上,从“土”;木炭燃烧,从“火”。这也是《周易》中的“保合大和”的思想。

采茶姑娘

“静”,是中国茶道修身养性、追求自我的必由途径。只有“静”,才能通过淡淡的茶汤品味人生真谛,才能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才能通过小小的茶壶去领悟宇宙的奥秘,才能通过茶道修习来也锻炼人格、超越自我。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儒生,都异曲同工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途径。可谓是“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去静字无妙法”。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入谷、内敛含藏、洞察秋毫。

“怡”,乃和悦、愉快之意。文人学士饮茶,重在“茶之韵”,在饮茶之中,吟诗作对,修身养性,寄托情怀,交朋结友;佛家饮茶,重在“茶之德”,利用茶来提神,辅助参禅悟道;道家饮茶,重在“茶之功”,利用茶叶的药用价值,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最后羽化成仙。

泡茶有技巧

“真”,意为真理、真性、真诚,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理”是指在品茶中领悟出“道”,得到精神的升华;“真性”是指在品茶中表露出真正的自我,无拘无束,任由思想海阔天空;“真诚”是指在品茶中坦诚相见,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理解对方。

可见,“和、静、怡、真”,构成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茶道精神的高度概括。

03.儒家、佛家、道家对茶道的理解,丰富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涵,为我们解读了生活的真谛

儒家、佛家、道家各成一体,有各自的理念和追求,但在茶道上,却有着高度的共通之处。

儒家认为,茶可以自省、养廉、修德。

唐代刘贞亮曾总结出茶有“十德”,其中对人体具有药利作用的“六德”:即“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还有注重茶道精神的四德,即“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可见茶对于儒家的重要意义。

儒雅之道,清淡宁静

儒家把中庸之道、和谐共处的思想引入茶道,主张在饮茶中创造和谐气氛,沟通思想,增进友情,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在饮茶中审己、自省,清醒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从而创造出一个尊卑有序、上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环境。如过年过节时,各单位举行旨在促进团结的“茶话会”;有客来访时,敬上一杯香茗,以表示友好与尊重。这些都是儒家中庸之道在日常茶事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儒家看来,茶的清淡宁静和人清廉高尚的品德是相对应的。这种自然和人文的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儒家对“真、善、美”思想境界的追求。茶成为自然与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这正是儒家一贯追求的最高境界。

佛家认为,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抑制性欲。

佛家修行经常需要坐禅,由于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茶于是就成为了消除坐禅疲劳的重要手段。同时。佛教在饮食方面戒律严格,佛教徒要戒酒、戒荤、吃素,茶叶符合佛教规诫,且营养丰富,能补充人体的营养,自然变成了僧侣们最理想的饮料。古人常说:“茶如隐逸,酒如豪士”。佛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六根清净,当然就认同了茶这种“清虚之物”。

以茶助禅,明心见性

禅宗讲究以茶助禅,明心见性,以助“顿悟”。随着佛教茶事活动的发展,禅宗与茶道在思想内涵方面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通之处,此为“茶禅一味”。“茶”与“禅”的“苦、静、凡、放”的思想是完全相通的。

品茶强调“放”,即放下眼前的凡事,放下手头的工作,忙中偷闲,松弛神经,舒缓身体,其乐无穷。佛教修行也特别强调“放”,是因为人之所以感到苦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主观上的“放不下”,要修出成果,必须放下一切,放下身心也就放下了烦恼,免去人心中所有的杂念,达到“六根”清静的境界。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于自然恬淡中求得生命的延续和超越,因此颇重养生之术。

茶性俭而平和,自然淳朴,和崇尚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道家认为茶汇聚了天地之灵气,长期饮用,可使人轻身换骨,除去污浊之气,因而把饮茶作为日常清修的辅助手段。

天人合一,纯朴自然

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以及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重要的是,还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确立了茶道的灵*。

04.结语:“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有人曾从酒和茶的角度,分析过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性格特点,认为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热、兴奋,但也容易偏执、暴躁,动辄决斗,很容易对立。中国人的性格像茶,清醒、理智、平和,做人处事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来说,天地有涵栽之功,人有培育之功,其中人的功劳最大。因此,中国茶道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了“以人为尊”的思想,既要遵循自然法则,更要体现人的价值所在。

老舍茶馆

中国茶道认为,种茶、采茶、制茶等活动都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种出、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天大、地大、人更大,更要“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注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感悟人生的真谛,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品茶品人生